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5月18日,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紧抓节日主题,推出多元化特色活动,在吸引市民走进博物馆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上午9点,聊城段运河图片展在运河文化博物馆北广场举办,52块展板展示出聊城在运河保护方面的工作成就,公众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运河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深入汇金社区交运绮苑家属院,发放有关“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材料,讲解博物馆相关文化知识。
“内容力求多样化”“扩大展厅面积”……10点左右,运河博物馆工作人员开始向路人、游客发放运河文化博物馆满意度调查问卷,大家对运河文化博物馆改进方向提出很多宝贵意见。
“我国的圆形方孔钱多以通宝、元宝相称,亦即宝文钱的开始。清朝古币,在效仿历朝的基础上,又呈现出自己的民族特色……”下午2点,“清代‘乾隆通宝’钱文‘通’字书写体式之演变”讲座在运河文化博物馆二楼研学教室开展。讲座讲述了中国钱币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钱币”的由来、原始贝币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流行的方孔钱和钱币的不同类型等知识,可见中国货币文化源远流长。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可以为人们提供不同的体验和服务。”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谢文博说:“博物馆要展出特色,‘博’出‘干货’,讲出亮点,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
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发挥博物馆在收藏、保护、研究、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进公众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