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脱贫的核心是增收。临清市在脱贫攻坚中下足“绣花”功夫,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构建产业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格局,为贫困户增收致富找出路,为现代农业发展寻机遇,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效用,实现了产业脱贫、社会参与、行业特惠的“多赢”局面。
“扶贫农场”促就业
“我年龄大了,家里还有85岁的母亲需要照顾,能在家门口干活,我很知足!”5月27日早上7点钟,刘垓子镇吕堂村64岁的贫困户薛松岳来到位于该村的格润莱福农场上班。临清格润莱福农林科技公司建有740亩的蔬菜温室大棚,两年来共吸纳100余名贫困户和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被当地村民称为“扶贫农场”。
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临清市结合乡村振兴,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扶贫资金作用,精准谋划,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016年以来,临清市利用上级专项扶贫资金2.1亿元,建设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等191个产业扶贫项目,惠及临清市建档立卡贫困户。
走进格润莱福农场大棚,红色的小番茄颗颗饱满,一根根细长的黄瓜挂满了碧绿的藤架。2017年以来,格润莱福农场整合扶贫资金近千万元,先后建设了10个冬暖式高效蔬菜大棚、10个日光增温钢结构大拱棚,扩建100亩钢结构大拱棚。为了更好地吸纳本村及邻村贫困村民就业,格润莱福农林科技公司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激发了贫困村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
你的困难我来帮
“周大娘家的鹅蛋滞销,请有需要的领导、同事伸出援助之手,帮帮大娘!”疫情期间,唐园镇扶贫干部栾润雷到周大娘家走访,看到82岁的周大娘为鹅蛋滞销愁眉不展,就在朋友圈里吆喝卖鹅蛋,很快将200枚鹅蛋销售一空。
“鹅蛋原来2元一个,现在卖3元,一下子又多出了200元钱,还有好几个人提前预订了,现在鹅蛋都不够卖,润雷可真是帮了我大忙了。”周大娘感激地说。
针对疫情造成的扶贫农产品滞销问题,临清市积极组织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无独有偶。受疫情影响,刘垓子镇扶贫基地的彩椒销售同样遇到滞销难题,5多万公斤彩椒亟待出售。该镇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蔬菜滞销信息,仅10分钟便突破1万次浏览量。格润莱福扶贫基地与聊城市振华、华润万家、亿沣等多家大型超市对接,各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纷纷下单,滞销的彩椒很快售完。
行业扶贫打出精准“组合拳”
“七八年前,孩子刚出生,母乳不够,为了给孩子买奶粉,平时家里连顿肉都吃不上,日子过得很苦。”想起原来的生活,高位截瘫的周厚丽潸然泪下。周厚丽的丈夫身有残疾,靠帮人维修家电贴补家用,随着孩子的出生,原本不富裕的日子更加拮据。
金郝庄镇政府了解到周厚丽的情况后,派出专人帮扶,帮助他们一家申请低保、残疾人补贴、残疾人护理费用。再加上村里扶贫项目的分红,周厚丽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除了新农合保险以外,镇政府还为他们购买了大病特惠保险,看病报销比例更高。前两年孩子上小学,学费也给予了减免。日渐织紧扎牢的民生保障网,让周厚丽一家的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
临清市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深入查找政策落实中的薄弱点,发挥行业部门作用,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2019年,临清投入440余万元,为贫困群众购买扶贫特惠保险,投入170万元开展“过暖冬过好年”活动;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攻坚行动,免费为1119户家庭安装自来水,改造村内供水管道69.3公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进行安全等级鉴定,进行危房改造;深入实施教育扶贫,2019年以来,临清共发放各类助学金576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068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