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吹响脱贫攻坚总攻号角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6-14 21:31:21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面对如期脱贫“大考”,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加试题”的情况下,阳谷县通过创新扶贫机制、发展扶贫产业、改进工作作风等方式,凝心聚力,战“疫”又战“贫”,吹响脱贫攻坚总攻号角。

  创新机制,凝聚扶贫合力

  脱贫攻坚,人是主导因素,在守好阵地的情况下,要补短板、强弱项,增强攻坚力量。阳谷县培养了一支“能干事、想干事、敢干事”的专业干部队伍,配齐配强第一书记、帮扶驻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等攻坚力量。2016年以来,阳谷县通过开展县乡村三级干部结对帮扶、企业下乡、第一书记驻村帮包,构建起县级干部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重点企业结对、党员干部联户、第一书记驻村“五管齐下”的立体帮扶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全覆盖。广大党员干部、爱心企业与贫困群众、贫困村结对,贫困户家庭收入得到明显增加。

  郭屯镇辛集村的贫困户李庆忠,一家4口人,妻子因患脑梗需长期服药,有养殖经验的他做梦都想通过发展养殖业实现脱贫,但是手里缺少资金。郭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太敬和镇财政所帮扶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随即与县农商行联系,不到一周时间,就将一年期3万元贷款送到李庆忠家中。经过精心饲养,李庆忠家的7头小黄牛都已膘肥体壮,纯利润可达上万元。“我养牛一年能收入上万元,挺知足的。这要感谢扶贫政策,感谢镇干部的支持和帮助。”6月2日,面对来走访的王太敬,李庆忠感激地说。

  发展产业,增强脱贫后劲

  发展产业是“一次输血”向“长效造血”扶贫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实现广大贫困户和村集体稳定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在扶贫产业发展上,阳谷县紧盯贫困户增收,结合产业优势,采取“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和“企业+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推动蔬菜、瓜果、食用菌、肉驴、肉牛等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阳谷县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45亿元,实施种植养殖、厂房租赁、农村电商等175个扶贫产业项目,有效促进贫困户增收。该县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稳步推进规模农场、就业工场“两场同建”,让贫困户就近就业。该县的50个汽车坐垫产业建设加工车间、40个规模加工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90户3812人就业。

  为规范粉条生产和销售,侨润街道国庄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由35家会员组成的专业合作社,新建粉条加工及包装车间,吸纳包括贫困户在内的100余人就业,走出了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发展新路。

  阳谷县通过产业扶贫、“两场同建”,使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在家门口变成“上班族”,无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获得稳定的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切实提高了脱贫攻坚的质量。

  改进作风,专业人做专业事

  “有了这个轮椅,我出门方便多了,多亏了霞妹子跑前跑后为我们张罗。”说话的,是寿张镇辛庄村的贫困户郭怀坤。郭怀坤四级残疾,妻子二级残疾,他们想申请一个轮椅。郭怀坤说的“霞妹子”,是辛庄村扶贫专干赵文霞。赵文霞听说这件事后,第一时间向扶贫办反映,并主动与民政部门联系,郭怀坤很快就领到了轮椅。赵文霞平时经常到村里的贫困户家中走访,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烦心事。郭怀坤的轮椅申请下来后,赵文霞很是高兴:“作为村里的扶贫专干,为贫困户做的事虽然都是小事,但能让贫困户在生活上、收入上得到实惠,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自2018年以来,阳谷县选配875名村级扶贫专干,确保了村级扶贫工作固定专人、专职专责、常抓不懈。

  脱贫攻坚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用坚实的脚步去丈量,用过硬的作风去实现。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阳谷有很多像赵文霞的一样的基层干部,从小事小节做起,从解决贫困群众“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始,为群众排忧解难。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脱贫攻坚的吃劲点、关键期、冲刺段,阳谷县的广大干部用好思想武器,向脱贫的“2020高地”发起了总攻!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