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脱贫攻坚原本就是一场硬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这场硬仗带来了新的挑战。聊城卫健系统各级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边无畏无惧抗击疫情,一边用心用情助力脱贫攻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确保因病致贫的如期脱贫、已脱贫的不因病返贫,努力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健康扶贫“成绩单”。
积极作为 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市卫健系统积极作为,创新举措,动员全系统负责健康扶贫工作的人员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迅速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贫困群体健康。
前不久,莘县卫健局在观城镇开展了健康扶贫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队分别到观城镇蝗虫庙村、郭海村、李山谷村、贾李村等13个村,走进20个帮包贫困户家中,为健康扶贫对象送健康、送温暖。每到一户,志愿者与扶贫对象促膝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目前的身体状况、健康需求以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逐一分析他们看病就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能解决的现场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登记上报工作。志愿者还把扶贫日志送到扶贫对象手中,上面有志愿者的姓名、电话号码、工作单位等信息,嘱咐扶贫对象遇到困难及时与他们联系,他们将全力以赴给予帮助。
疫情防控期间,高唐县在做好各项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召开了全县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会,对前期健康扶贫专项督查中发现的工作短板和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督促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切实履行行业扶贫职责,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贫困群众就医的各项防护和治疗工作有序开展,确保严格落实“基本医疗有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门诊就诊“三免一减半”、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健康扶贫相关政策。2020年1-4月份,该县各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减免8149人次133082元,住院治疗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外个人自付部分共计减免1499人次31766.38元。患有大病、慢病的贫困户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用药和治疗。
疫情暴发以来,我市依托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积极配合乡镇和村委会开展逐户逐人摸排,重点排查95283人(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是否有从疫区返回人员、是否与确诊或疑似患病人员有密切接触情况,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各健康扶贫帮扶责任人通过电话、微信、入户等方式,及时掌握贫困群众的生活及健康状况,定期询问贫困群众是否出现发热、干咳、呼吸不畅等症状。坚持24小时疫情信息报告制度,特别是对出现发热症状的贫困患者第一时间提供转诊服务。加强主动帮扶,帮助贫困群众做好防控工作。文明健康,有你有我。我市倡导贫困群众不外出聚餐,确有需要,到设置文明餐桌的饭店就餐。主动为贫困群众提供口罩、消毒用品等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截至目前,主动为贫困群众提供口罩59435只、酒精150公斤、喷雾器24个、体温计751个。对于重度残疾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高龄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自身防控能力差的群体,各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人员、乡村医生、村干部等组成专门队伍,主动上门对其家庭进行消毒清洁,帮助他们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创新模式 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决战时刻,须有关键之举;全面胜利,当有周密之策。我市各县市区在推进健康扶贫工程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一套健康扶贫新模式。
莘县河店镇一位贫困人员因脑出血到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住院期间共花费20702.59元,治愈出院时,只缴了1693.07元的个人应付部分,没有预缴任何费用。今年3月份,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为贫困患者增设了门诊缴费自动识别系统,贫困人员持就诊卡就诊时无需人工减免,收费系统自动执行“两免两减半”政策。信息化技术有效避免了因人工减免导致的政策执行不到位情况。
为彻底解决贫困患者看病就医“两免两减半”和“先诊疗后付费”两项惠民政策在部分定点医疗机构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我市积极对市、县、乡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采用信息化手段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情况的发生,确保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实。
市、县、乡三级健康扶贫定点医院对门诊和住院收费系统进行技术改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当贫困患者入院就诊办卡时,将患者就诊信息与扶贫数据库进行精准比对,自动确定精准扶贫患者,就诊时按照政策要求进行收费减免;对于住院贫困患者,入院登记时系统通过姓名、身份证号码与扶贫数据库进行自动比对,对于确定的精准扶贫患者进行提醒,并对该用户锁定,通过程序控制不能交押金;在住院护士工作站中加入对于精准扶贫患者无需提醒催缴预缴金的功能。
掌握贫困人口的准确数据,是落实两项惠民政策的基础,市、县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与扶贫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了定期数据共享机制。及时将扶贫部门提供的最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反馈给各定点医疗机构,各定点医疗机构再将贫困人口信息输入到本院门诊和住院系统中,建立扶贫数据库,为落实贫困患者“两免两减半”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开发区创新服务,全力推进医疗服务资源下沉,开创了“1236”健康扶贫服务模式。“1”是为每名贫困群众签订一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签约服务费个人承担部分由区财政统一进行补助;“2”是建立一站式智能信息化体检服务中心和慢性病精准管理服务中心;“3”是明确一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一套转诊服务流程和一部24小时保持通畅的服务电话;“6”是为贫困群众提供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体检、预约就诊和签约转诊6项服务。
该工作模式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慢病管理为切入点,融合了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中医药服务等内容,实现了签约服务便捷、综合、连续、主动的最大化效应。开发区前后投入175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贫困患者一站式体检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基本公共卫生和门诊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与其他系统联通后,各医疗科室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直接看到贫困患者历次查体信息、随访和以往诊治信息,避免了贫困群众重复检查,大大提高了就诊效率和就诊准确率。对行动不便的贫困群众,服务团队定期进行入户随访,提供健康体检、用药指导、家庭病床等服务,实现了为民健康服务“零障碍”,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聊城市卫生健康委主动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重大流行病、传染病中的特色优势,积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采取宣传普及中医药预防方法、免费提供中医药预防汤剂、熏艾驱疫病等多种方式,重点对养老机构和贫困群众中的易感人群进行帮扶。按照省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相关通知要求,我市所有定点医院和县市区为自愿服用中药汤剂的贫困群众密切接触者免费配送了中药汤剂。特别是东昌府区、临清市、莘县、高唐县结合实际,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山东省2020年冬春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疫情防治特色优势,对辖区内15所敬老院的1390名老人进行体质辨识,免费提供中药预防汤剂7527剂,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医者仁心 人文关怀彰显大爱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这是很多大病贫困家庭的真实写照。我市各级医护人员,在科学救治、精心护理的同时,给贫困患者家庭送上浓浓的人文关怀,重新燃起他们生活的希望。
我市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为数十名离医院较远、需要每天透析治疗的贫困患者提供免费住宿。市卫生健康部门与扶贫、医保等相关部门联动,共同做好患病贫困群众的生活保障、医疗费用报销及后续救治保障工作。莘县十八里铺镇卫生院健康扶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在入户排查贫困人口健康状况、疫情防控需求和开展随访工作时发现,贫困户王某患有肾功能不全,之前一直在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时好时差。最近因为病情变化到莘县人民医院就诊,按照医师开具的处方,需要接受肌肉注射“重组人红细胞”以及“呋塞米”治疗。王某的家属犯了难,口服药物还好说,肌肉注射需要按时往返莘县人民医院,患者年龄偏大,十分不方便。这引起健康扶贫家庭医生团队的重视,决定入户为该贫困户注射药物。患者家属在莘县人民医院购买所用药物后,2020年3月11日,签约家庭医生团队入户,队长、医师李彬核对了收费发票,检查了包装的完整性,并询问患者有无用药禁忌,一切无误后,团队成员、护士郑嘉茵执行肌肉注射治疗。
“谢谢,谢谢!”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在聊城市中心医院综合内科病房内,一名女士双眼含泪不停地对医院护理人员表达着谢意。原来,综合内科主管护师李艳风值夜班时遇到一名特殊的住院患者许先生,他是高新区许营镇贫困户,身患肺癌,妻子也因病在该院外科住院,家里还有3个孩子,由家中老人照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李艳风联系了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小组组长孟丽护士长,向她说明了许先生一家的具体情况。随后,孟丽便带领护理人文关怀小组其他成员带着牛奶等物品看望了许先生的妻子亢女士。护理部得知患者这一情况后,马上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爱心捐助,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当护理人文关怀小组成员将大家捐赠的米、油、衣服、书籍、玩具等一件件送到亢女士手中时,朴实善良的亢女士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在该院医务人员心里,捐助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这个不幸的家庭在最困难的时候,知道身边有这么多人在关心着他们,让他们相信身边充满爱,从而坚定生活的信心。
脱贫要靠勤劳的双手,也要靠好政策“加油打气”。我市通过各项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地实施,从源头上筑起防止贫困人口因“疫”、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堤坝”,为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我市保持了贫困群众新冠肺炎“零确诊病例”和“零疑似病例”,有效防止了因疫情致贫返贫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