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2020水城最美科技工作者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6-22 16:35:28

  刘桂芹:驴养殖产业的“金牌专家”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桐

  她一头扎进了驴产业科技攻坚最前沿,成为赫赫有名的科研骨干和技术能手。她就是山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山东省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山东省黑毛驴高效繁育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聊城大学农学院教授刘桂芹。

  刘桂芹带领团队创新性地提出饲喂模式对驴生长性能及驴肉品质影响的重要性,并将此项技术推广,使毛驴日增重提高13%,节约饲料17%,实现头均增加100-200元的收益。此外,刘桂芹带领团队历时3年,找到了肉驴宰前最适禁食时间及驴肉最佳食用时间,并依据此项成果,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制定了《毛驴屠宰技术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在全省推广,该项技术可将驴肉的成熟损耗降低2%以上,直接增加全省驴肉价值100万元以上。

  为获得一手数据,刘桂芹深入圈舍,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毛驴饲养管理技术,使毛驴日增重由200g增加到500g,出肉率由38%提高到43%,出皮率由6%提高到8%以上。2019年8月,刘桂芹组建了山东省科技扶贫服务队,带领食用菌养殖、水产及畜禽养殖等各方专家11人,为冠县范寨11个省定贫困村开展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刘桂芹近3年获批“地方良种皮、肉驴专门化新品系选育”良种工程、山东省重点研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等各级科研课题11项;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论文17篇;申请专利8项,授权4项;获国际先进科研成果2项;出版专业书籍5部,真正成为了驴养殖产业领域的“金牌专家”。

  刘承军:把畜牧科技送进千家万户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桐

  培训养殖场户技术管理人员800多名、动物防疫员30000多人次,到基层养殖企业传授疫病防治技术100多次,累计制定并推广免疫技术标准和规范90多套,回复科技咨询电话1000多个……近年来,刘承军每年新推广1项以上畜禽疫病诊断、控制关键技术,极大提高了我市动物疫病防控、诊断能力,为全市动物疫病减少经济损失达10亿多元。

  刘承军是聊城市畜牧兽医局的高级兽医师,一直工作在重大动物疫病诊断控制和畜牧兽医技术研究推广的第一线。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实施国家、省市科研及畜牧兽医推广项目16项,推广了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生产等多项新技术,解决了畜牧兽医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关键共性问题,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2017年,刘承军在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基层一线开展为期三年的科技服务。2018年,与阳谷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结成对子,积极开展生态养殖、畜禽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年服务时间在50天以上,切实把畜牧兽医新技术、新理念送到了群众手中。2019年以来,他成立了聊城市创新畜禽科技扶贫服务队,带领10名队员对阳谷县21个省定扶贫村开展扶贫工作,并指导贫困户通过蛋鸡养殖脱贫。

  刘承军完成了多项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获省、市级科技奖励9项。2019年,他被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等四部门授予“农业技术类专家”,被山东省科技厅授予“省级科技特派员”。

  吴铁军:科学精准救治重症患者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桐

  从事呼吸及重症医学专业的临床、科研和教学,是吴铁军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做的事。他现任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1986年大学毕业,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系统接受了呼吸系统疾病专科知识培训,并接触了诸如机械通气等危重病抢救技术。1996年7月,他到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进修学习,师从中国危重病医学专业的创始人陈德昌教授,返聊后组建聊城市人民医院加强医疗科(ICU)。

  24年来,他注重学科发展,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目前他领导的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已发展成有40张床位、服务范围涉及鲁西及晋冀豫周边地区的二级临床学科,被评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和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

  作为学科带头人,吴铁军在山东省最早开展了持续性血液净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等技术,较早开展了经皮穿刺气管切开、PICCO等技术。先后参研科技项目15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山东医学科技奖4项,聊城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并发表核心论文60多篇,SCI论文8篇,主编或参编医学著作4部。

  近年来,吴铁军带领聊城市重症医学团队致力于脓毒症患者的综合救治,形成了一支以重症医学为核心,涵盖多种技术生命支持手段、重症监测及评估、重症营养、重症早期康复的精准治疗团队。该团队于2019年通过山东省卫健委、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质监局联合评审的《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对整个山东省及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的救治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疫情之下,吴铁军担任聊城市新冠肺炎疫情处置领导小组专家组副组长,结合2003年“非典”防治的经历及近几年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成功经验,科学研判,使聊城市收治的38例病人率先在山东省“清零”,并将新冠肺炎防治的“聊城模式”在省内外推广。

  刘清岳:将先进医疗科技带到抗“疫”一线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桐

  2020年春节前夕,武汉发生重大疫情,并向全国扩散,各地医务人员主动请缨,紧急支援武汉。刘清岳是市第二人民医院的ICU医生,他毫不犹豫主动请战,大年初一就踏上了援鄂的征程。

  次日凌晨三点,刘清岳抵达疫情严重程度仅次于武汉的黄冈市,看到黄冈医院人满为患,医疗资源非常有限,他和同事来不及休息,30小时内把一个尚未启用、脏乱不堪的病房,改造成了一个初具收治条件的重症监护室,仅用了几个小时就收满了病人。

  “在没见到病人前,所有人都是恐惧和紧张的,一旦接触到病人,之前的种种情绪都迅速消失了。”收治病人的第一周,刘清岳和许多大夫一样,深感个人理论经验的不足,为了更好救助患者,他一直和在金银潭医院的老师保持联系,学习他们的经验。

  支援武汉期间,刘清岳还积极倡导、尝试新冠肺炎新的治疗方法。由于新冠肺炎为恶性、新发传染病,很多病理生理过程不清楚,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成为治疗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一种尝试。但是该疗法临床应用需要持续不断地将一根粗管放置到患者的大血管内,刘清岳凭借曾在北京朝阳医院进修学习过床旁血浆置换技术、体外枸橼酸抗凝技术、白蛋白透析技术的优势,率先把血液净化治疗应用到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之中,及时抢救了一位生命垂危的新冠肺炎患者。

  俯卧位通气是治疗危重症肺炎并发重度ARDS的常用方法,但是操作流程复杂,操作前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刘清岳克服困难,第一次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为一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实施了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显著,为危重症患者的治疗积累了很好的治疗经验,为山东医疗队赢得了广泛赞誉。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