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山东省暨聊城市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现场宣传活动在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县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冠县举行,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携手防沙止漠、共护绿水青山”,通过提高社会大众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民参与荒漠化防治、建设绿色家园的良好氛围。
“聊城市和冠县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治理模式,对全省乃至全国防沙治沙工作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6月17日,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林业局副局长马福义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对我市和冠县的治沙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泛滥改道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冠县西北部区域生态失去平衡,土地沙化。“大风刮起不见家,庄稼一年种几茬,十年九年被沙压”是当时这个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
造林绿化防沙治沙是一项民生工程。多年来秉承“同栽一棵治沙树”的理念,冠县一代又一代人坚持治沙,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建设了黄河故道风沙区经济林产业带,大力引导群众种植大樱桃、油桃、葡萄、鸭梨和优质苹果,提高了群众收入,使荒凉贫困的黄河故道变得绿意盎然,冠县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
“截至去年,全镇森林覆盖率超过30%,林地面积达到1000公顷,林业总产值达到7000万元,全镇林业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取得显著成效。”6月17日,冠县北馆陶镇副书记、镇长胡卉介绍。
在北馆陶镇魏庄村,曾经的荒原变成了果园。目前,村庄绿化率达到79%,通过打造绿化治沙、生态旅游示范园区,推动了林业产业发展,也带动了本地经济发展,魏庄村还获得了冠县最美村庄,市、省、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的称号。
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北馆陶镇全面建立镇、村两级林长制体系,设立总林长,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村级林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建立“公司+农户”管护机制,确保了绿化苗木的存活率。近年来镇政府先后投资300余万元,综合实施了村镇绿化美化等工程,栽植各类苗木130万棵,今年又发展经济林200余公顷,同时结合美丽庭院建设,创新胡同绿化模式,达到了绿化、美化、经济化三效合一。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业新聊城”的新定位、新蓝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展国土绿化扩面提质行动,提高防沙治沙质量和效益,高标准推进路域生态、环城林带、水系生态、鲁冀省界防护林带、农田林网、村镇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聊城大地初步呈现出“城区、近郊、村镇绿化交相辉映,水网、路网、林网绿化纵横交错,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国土绿化新格局,全市防治荒漠化工作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造林绿化面积5万余公顷,其中黄河故道风沙区绿化面积达到1.12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