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实施示范助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为农村产业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截至目前,全市经济林总面积36340公顷,产量56.92万吨,年产值13.26亿元,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示范样板带动乡村振兴。全市现有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15处、省十佳观光果园7处、市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88处。在示范样板的带动下,一批小而精的科技示范点不断涌现,如省定贫困村度假区朱老庄镇毛营村,依托示范园建立了约13.3公顷的晚熟雪桃标准化种植基地,打通了电商销售渠道,推动全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建了全市第一个林果类农科驿站,随时为农户提供线上线下技术服务。该驿站重点帮扶了冠县桑阿镇17个省定贫困村,培养了10名致富带头人,并给小张庄、潘庄发放扶贫优良晚熟毛桃树苗600余棵,通过跟踪技术指导,带动贫困村发展果树,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联合省经济林站、果茶站、科所开展矮砧苹果生产调查、引进培育新品种调查,加快形成高质、高产的经济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品牌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力推进经济林产品由规模数量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型升级,依托“聊·胜一筹!”品牌优势,推动优质安全果品开拓国内外高端市场。截至目前,全市有“中国特色经济林之乡”3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5个,“齐鲁放心果品”品牌10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41个,无公害产品认证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