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整齐的砖石小路,通往村庄一处绿树环绕的小屋。6月15日,记者来到东阿县高集镇大侯村时,贫困户贝太耕正坐在家门口的树荫下乘凉。在他的身后,新建成的两间坐北朝南的房子与原来的旧房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听到有人过来的声音,贝太耕迅速起身站了起来。同行的帮包责任人孙志远朗声道:“大爷您坐着就行,我们来家里看看。”
站在门口的砖石小路上,孙志远指着近处的旧房告诉记者,“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旧院子,其实是贝太耕哥哥的,不过他哥哥早就搬去了县城。他自己的旧宅原来在新房这个位置,几年前,那旧宅由于年久失修墙体裂了,冬天钻风、夏天漏雨,他就搬去哥哥的房子里住了。”哥哥的房子其实并没有强到哪里去,土坯的房子低矮陈旧、阴暗潮湿,加之长年无人打扫,十分脏乱。
安居乐业,无居何安?2019年,高集镇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村“两委”为贝太耕进行了申请,之后,他的房子被评定为D级危房。就这样,由县里补贴一万五千元,镇上补贴三千元,村里对贝太耕原来的房子进行了原址翻建。不仅如此,考虑到居住环境的卫生,在改造过程中,还在院子的西南角配套建起了卫生厕所。为了方便贝太耕进出,孙志远还专门拉来了砖石帮助贝太耕铺平了进出院子的小路。“他看不见,有时候下雨了怕滑倒,他好几天都不敢出门,这下好了,下雨也不怕了。”说起这条“计划外”的小路,孙志远颇有成就感。
走进贝太耕的新居,新房子的墙壁干净、地面整洁,塑钢窗密封严实,阳光投射在玻璃窗上,整个屋子很是亮堂。房间内,桌子上、家具上方都铺着一层花色的塑料布。“我怕弄脏了新家具,就托村干部帮我买些塑料布盖着。”贝太耕笑着说。“他很是讲究哩,其实就算不铺这些,屋子里也脏不哪去。”村主任侯甲亮告诉记者,对于村里这些无劳动能力的五保户,由村集体出钱,雇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隔一天到他们家中帮忙打扫一次卫生,实现了双赢。
如今,居住在亮堂的新房里,贝太耕还买了26只小鸡苗,养在院子里。“不能因为咱有困难就光等着政府救助。”贝太耕说,“虽说我看不见,但是我耳朵听得见,双手摸得到,靠着这两样,能挣一块算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