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贫困户挣上了“手艺钱”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6-28 10:05:24

  6月20日凌晨3点,天还未亮,孙传义便已经骑上了电动三轮车,前往生鲜市场批发白条鸡。回到家后,家人已准备好了熬制的汤料,将鸡漂洗干净、晾干,热油下锅炸至金黄皮酥,捞出后,文火慢煮2至5个小时,熟后浸泡老汤12个小时入味,经过几个小时的微火熬煮,当孙传义把烧鸡从卤锅内捞出来时,烧鸡喷香的味道,让人食欲大增。

  “最怕雨雪天,骑着电车,衣服淋湿,人也冻透了,风夹着雨水打在脸上生疼。”从市场批发回来后,孙传义要一直要忙到深夜。这样忙碌又充实的日子,孙传义已经过了3年多。当问起他累不累时,他摆摆手说:“为了家人和孩子,再苦再累都值得。”

  今年36岁的孙传义是东阿县姚寨镇杨南村的贫困户,肢体残疾二级,干不了重活,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妻子需要在家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6亩多的土地收入成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因为身体不好,种地收入十分有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辛辛苦苦地种地,也收不了几个钱。”为帮助孙传义尽快脱贫,镇村干部多次到孙传义家中走访,与他交谈,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后来了解到,孙传义老辈人有制作烧鸡的本领,帮扶干部徐鹏就鼓励他重拾手艺,卖烧鸡脱贫致富。经过综合评估孙传义家的实际情况,徐鹏帮助他申请了富民农户贷款。

  有了启动资金后,孙传义心里有了打拼的底气,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从那天起,每天天还未亮,他就骑着电三轮到生鲜市场,选购新鲜干净卫生的原料鸡,同时,请家族里的老师傅手把手教授制作原汁原味传统烧鸡的流程。全家总动员分工协作,镇村干部也帮着在朋友圈转发宣传。日复一日,孙传义的辛苦付出慢慢有了回报。起初一天零散卖5、6只烧鸡,现在建起一个专门的制作烧鸡批发工厂,长期供应3家超市、4家饭店,淡季1天销售20多只,旺季1天可销售70多只。如今孙传义一家齐心协力,用汗水和十足的干劲把紧巴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政府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帮了我们一把,现在我就想着自己能多努力干一点是一点,把日子过好。”,谈到未来的生活,孙传义无限憧憬,他笑呵呵地说:“下一步我还想考个残疾人能考的驾照,有了驾照会开车了,往外销售烧鸡就更方便啦。”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