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凌晨,几辆小汽车从冠县斜店乡政府院内驶出——结束了端午节一天的加班,斜店乡扶贫专班的7名同志走上了回家的路。3月20日组建的扶贫专班,是斜店乡脱贫攻坚的“尖刀班”“特种兵”。
3个月来,开着明晃晃的车灯依次驶离乡政府大院的车队,已成为斜店乡午夜最抢眼的风景。能看到这一风景的,就是辛苦并幸福着的“加班人”。不怕落后,就怕甘于落后
成立扶贫专班,实际上是斜店乡的“背水一战”,2019年的两次检查,这个乡扶贫成绩非常落后,有关同志受到处分,一时间,弥漫在全乡的是一种沉闷之气,这种气氛与疫情造成的压抑感混合在一起,让人窒息。
“我们承认落后,但我们不甘于落后,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落后理所当然。”干部会上,乡党委书记曹鑫声音不高却直抵每个人心底,大家把头慢慢抬起来,沉闷之气渐轻,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对策。他们从调整扶贫力量开始,在扶贫办的基础上,充实3名副科级干部组成扶贫专班。所谓专,就是一心一意脱贫攻坚。
乡党委组织委员何杰,成立专班时来到乡镇不足4个月。在开大会宣布时,她才知道被调入了扶贫专班。干了两天后,她哭着来找曹鑫,“曹书记,我没有任何扶贫的专业知识,干不好这项工作,你还是换人吧。”“专业知识从来都是在干中学的,你认为还有比你更合适的人么?我们都落后到这个程度了,还有什么可怕的?你横下一条心干,能干好。”曹鑫并没给她留后路。
走出曹鑫的办公室,何杰拭去眼泪,从那之后,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她都没打过退堂鼓。
“真干事,事怕人”
许焕丽是“老乡镇”了,从事过计划生育、经管站、服务大厅等工作,于她而言,任何工作都是从门外汉干起的,这一次更不例外。她的口头禅是,“真干事,事怕人;不干事,人怕事”。
在许焕丽的办公室,有一张小床,说是床,其实就是折叠椅,这是她从服务大厅带来的。她中午就在小床上休息,晚上加班晚了就干脆不回家,办公室的小床也就成了家里的大床。扶贫专班成立前半个小时,她还在服务大厅安排工作。虽然知道工作有很多困难,但她还是愉快地接受了新任务。
许焕丽的孩子正读高二,学业紧、压力大。有时候加班太晚,怕回家打扰孩子睡觉,许焕丽便在办公室休息,她还定好了闹钟,早上4:30准时起来,回家给孩子做早饭。挂职副乡长王辉到基层来了才两个月,目睹扶贫专班的工作作风后深受感动,“很多时候,由于晚上加班,第二天上班时还没从瞌睡状态缓过来,突然一个电话,他们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斗志立刻上来了。”
“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干好,对领导、对贫困户、对自己都有个交待”,这成为扶贫专班的目标。真干起来,事远没有想象中的难。近两个月来,斜店乡扶贫工作接受市县“四不两直”检查十余次,“你们的工作很细”“没想到变化这么大”……赢得了诸多好评。
别处劝“加班”这里劝“别加班”
5月中旬,斜店乡开了一次情况分析会,各部门汇报了很多困难,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运龙进行总结时说:“这困难那困难,真干起来就没困难,大家看看扶贫专班的同志是怎么干的,拿出他们的劲头来,我就不信困难真的那么多!”
王运龙对扶贫专班的加班情况很了解,他也经常陪着这些人一块加班。“其实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就是看着他们加班,我心里踏实,大家看着我在旁边,心里也踏实。”
与别处领导动不动就要求加班不同,王运龙更多地要求大家不加班,但似乎效果不彰。何杰说:“大家白天忙一天,很难见面,晚上在一起商量商量,共同解决问题,能提高效率。”好多时候,商量会变成讨论,讨论会变成争吵。为干好工作而争,不是为争个人利益而吵,争吵不但没让人疏远,反而让人贴得更近。
前不久,市里检查组来斜店检查。大雨中,扶贫专班的同志带着检查组一户户地查看现场,解答问题,浑身湿透了,却毫无怨言。他们对所检查的贫困户情况了如指掌、张口就来,赢得了检查组领导的连声称赞,夸奖他们底子清、工作细、作风好。
扶贫专班成立三个月,鼓舞起全乡精气神。曹鑫说,那么落后的工作都能顶上来,全乡干部都有了这种精神,以后还会落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