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摒弃“补偿心理” 践行为民宗旨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6-30 16:09:5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奉献在前,是党的一贯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彻底摒弃“补偿心理”,少斤斤计较,多担当奉献,以“当干部就是要吃亏”的精气神干好每一份工作。

  “补偿心理”,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指人带有一定目的付出后希望得到回报的心理活动。经过努力得到补偿无可厚非,但一味、片面的追求报酬和补偿却容易使人步入歧途甚至落入法网。梳理近几年来我市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不难发现,不少干部就是“栽”在“补偿心理”这四个字上面。他们眼睛总盯着自己的利益,计较着物质上有没有回报、回报大小、比别人得到的多还是少,一旦回报与自己的欲求不相符,就会心态失衡,产生消极情绪,逐渐放松自我警醒与约束,甚至为了弥补所谓的“损失”不惜践踏纪律底线。比如今天通报的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比如今天剖析的莘县俎店镇医保办主任张某某,其中都或多或少有“补偿心理”在作祟。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补偿心理”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党性弱化、信仰缺失,漠视纪律规矩,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眼里总看到自己所缺少的,总觉得生活对不起自己,这是一种病态的思维方式。共产党员应该有更高的觉悟,要多讲奉献、少讲补偿,如果把奉献当成一种“有条件的付出”,甚至当做一笔“存款”,随时准备向党和人民索取丰厚甚至逾矩的“利息”和“补偿”,那还谈什么先锋模范?我字当头,私字作祟,信奉精致的“利己主义”,专打个人小算盘,就会导致亲情压倒原则、欲望淹没党性、私利泯灭正气。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防止“补偿心理”滋生,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把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里、摆在首位。此外,还要增强政治定力,做到有“敬畏”。有“敬”,就是对权力和人民心存敬意,牢记宗旨和权力来源,找准前进的方向,坚守初心、一尘不染;有“畏”,就是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警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守原则、底线。

  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彻底摒弃“补偿心理”,才能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更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担当新使命、创造新业绩。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