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智慧水务”促发展 优质服务惠民生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6-30 16:48:48

  坚守“为民服务”初心,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不断拓展服务区域,让更多城乡群众喝上优质水、放心水;

  持续深化改革,深挖发展潜力,深耕运营管理规范化建设,经营管理绩效逐年提升,融资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增强;

  供水能力达到15万立方米/日,产销差率控制在10%以内,供水服务覆盖11万余户,营业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智能高效的生产经营模式成为行业标杆……

  “十三五”期间,聊城市城市水务集团在“红色党建”引领下,心无旁骛做大做强供水主业,有力推动聊城供水事业加快发展,顺利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从“单一水源”到“双水源”城区供水更安全

  聊城主城区原有两座供水厂,生活饮用水全部来自距城区43公里的东阿水源地地下岩溶水,城市供水水源单一,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城市供水将处于瘫痪状态。

  城市发展,供水先行。根据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关于“单一水源供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应于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的要求,聊城市城市水务集团按照市政府总体规划部署,以谭庄水库为城市备用水源,投资建设地表水厂。

  占地147.8亩,设计规模20万立方米/日,一期规模为5万立方米/日,投资近1.5亿元……2019年5月,凤凰水厂开工建设;2019年年底,厂内主体设施基本完工,生产设备陆续进场;2020年6月,一期工程配套管网建成,正式向城区供水。

  作为地表水厂,凤凰水厂采用的水处理工艺比原有两座地下水厂采用的工艺更加精细,通过原水预氧化→混凝沉淀→煤砂双滤料过滤→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次氯酸钠消毒后,出水水质确保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同时,预留了膜处理车间,可根据原水水质情况进一步建设膜处理工段,保障城区饮用水安全。

  凤凰水厂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消除城市单一供水水源的安全隐患,对优化城市用水环境、营商环境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凤凰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一期)主体已竣工,正在与湖南路水厂并网试运行。

  “同城、同网、同质”城乡供水再延伸

  牢记使命,方能勇担责任。水务集团坚持供水超前规划,积极深化改革,供水服务从城市向郊区延伸,让城区周边群众都能用上优质东阿水。

  2020年5月18日,水务集团下属的聊城润达水业有限公司,与聊城市清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注册成立了润达水业控股的聊城市城郊水务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主要开展城市供水、农村供水、城市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等项目的委托运营工作。

  “这次合资合作,是水务集团多元化投资迈出的第一步,符合国有企业做大主业、延伸产业链条的发展要求。”润达水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合资公司成立后,城区供水服务范围将进一步向城区周边延伸,将更多供水管网沿线的乡村、城镇居民纳入供水服务范围,从而实现城乡供水一张网和优质供水服务的全覆盖。

  近五年来,水务集团在保障东聊引水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约4200万元,先后改造花园路、兴华路、楼东大街等9条老旧管道3.5公里,延伸建设供水管网(DN 200以上)42.8公里,新增服务面积约55平方公里。

  2016年新敷设了14条主干道路的供水管网,全市供水管网环状布局基本形成。2017年,东阿水源地井群更新改造工程竣工,日供水能力新增4万立方米。2018年,铁西片区的群众首次用上了自来水;嘉明经济开发区嘉园路(昌润路-站前街)应急供水工程,缓解了嘉明片区夏季用水高峰用水压力不足的问题。2019年,在城区北部实现了供水管线穿越京九、邯济铁路的目标,在城区西部实施了聊郑路穿越郑济高铁预埋管工程,实现了公共供水管网向城区北部、西部城乡接合区域的延展。

  “一次办好”落地 供水服务提质效

  服务优质高效,是新时代民生的需求。建立“人机对话、数据跑腿、主动沟通、网上服务”的新型现代化服务关系,是水务集团供水服务提质增效的又一目标。

  “您好,这里是96568,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作为供水企业与广大用水群众的“连心线”,96568水务热线24小时受理各类来电,提供线上业务咨询、报修报漏、水费查询、服务监督等服务。

  立足公益性服务企业职能,水务集团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督办”的原则,将96568水务热线全力打造成服务用户的网上服务“第一窗口”,建立并完善8项工作制度,实施“限时办理”“跟踪考核”“回访调查”等一系列标准化管理。2019年,96568水务热线累计接听5万余次,用户满意率达99.9%,累计解决各类转办问题1280件,办结率100%,被聊城市12345市民热线受理中心授予“2019年度市民热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全市唯一获得该项荣誉的企业。

  为响应全省“一次办好”改革,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水务集团实行了“首问负责制”,通过简化工作流程、缩减服务时限、实行一次性告知、实施容缺办理等方式,将单位用户立户报装缩短至7个工作日、提交材料减少2/3,个人用户恢复供水时限由原来的48小时缩短至24小时,真正做到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让用户进“一个门”、到“一个窗”,通过“数据跑腿”就能把事情“一次办好”。

  民生无小事,细微见真章。水务集团主要负责同志积极参与“一把手做客12345市民热线”活动,现场倾听用户心声和服务诉求,对各类用水问题和需求予以详细解答,对客户集中反映的事项进行梳理汇总,积极查找问题根源,调整供水服务的方向。多年来,相继开展专项活动十余次,解决了用户交费途径单一、管网末端水压低、水质突发异常、冬季私装换热器、私自启用自备井、净水器违规用水等问题,受益群众达数万户。

  “智慧水务”发力 科学管控见成效

  随着聊城入选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水务集团主动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水务”新模式,把“智慧水务”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水务产业换挡提速的突破口,实现了供水生产智能远程控制和管控模式的换代升级。

  湖南路水厂是水务集团“智慧水务”建设的第一个试点。依托优质原水,湖南路水厂的水处理工序只有加氯消毒一个环节,生产工艺简单。参照国家发改委2010年发布的《城市供水企业人员上限标准参考表》,5万立方米/日的生产规模需配备生产人员60人。水务集团在确保供水生产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充分借助“智慧水务”远程控制系统,实现了供水生产由手动管控向智能化远程操控的变革。目前,湖南路水厂仅设置运行维护、水质检测人员14人,人力资源配置比同行业同规模供水厂缩减近70%。

  自2014年启动“智慧水务”建设以来,水务集团先后投入700余万元,搭建供排水一体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城市供排水体系的数字化控制管理,供水信息化管理能力达到了同行业先进水平。目前,系统根据城区用水量的峰谷变化即可实时下达生产调度指令,实现了生产运行效率最高、能耗最小。

  2019年,水务集团持续优化“智慧水务”自控系统效能,将城区管网GIS系统移植到手机APP中,维修人员可以随时查找供水管道、阀门、消防栓的位置和设备信息,提高了管网维修效率。利用水力模型软件来探索分区计量管理模式,控制爆管风险,进一步降低产销差率,为逐步实现漏损重灾区的三级细分和总表安装远传监控奠定基础。借助微信相关功能,自主开发了二次供水设备巡检管理软件,提高了异常情况的处理效率。充分发挥“智慧水务”大数据作用,在营收系统中将水量异常管理列为重点工作,全年主动向用户提示水量异常6000余次,帮助筛查近1000次。为实现抄表信息快速准确,集中器远传表日均上线率提高至99.6%,目前全市远传水表总数达到5.9万块。

  “三个体系加一个标准”规范管理看实效

  “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是水务集团规范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借助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水务集团从优化制度流程、规范工作行为、强化监督考核等多方面入手,构建企业规范化管理框架,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日常工作怎么干,不用问别人,我们的工作手册写得明明白白。”自2017年导入标准化管理体系至今,“三个体系加一个标准”已成为水务集团各项业务工作的标准依据,PDCA管理方式已成为全员的工作日常。

  坚持做好标准化管理体系与实际业务工作的融合对接,持续从人、机、料、法等环节实施有效管控,水务集团的10项主要体系管理指标、7项年度主要经营目标连续三年全部达标完成。2019年,水务集团实现收入2.30亿元,税金4705万元,售水量4117万立方米,净利润458万元,比2017年分别增长47.56%、130.9%、252.25%、26.22%,收到用户锦旗16面、表扬信4封,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导入,激发出企业的创新活力。集团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推行《量化管理考核办法》,对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实行末位淘汰。推行赛马机制,2019年通过竞争上岗,对26人进行岗位升降,降级8人。成立供水漏控领导小组,对运行管网进行全面分析,全年检测出漏点23处,挽回经济损失210余万元,供水产销差率创历史最好水平。通过生产过程管控降低供水厂运行成本,千吨水电耗同比下降1.3%;维护用水市场秩序,安装制水机一次性防盗表卡83个;合理催缴水费,追回历史旧欠水费22万余元;成立供水疑难问题处理小组,专项处置疑难问题50余个。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同城、同网、同质”的供水一张网已全面铺开,聊城供水事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可期。水务集团将积极对接城市发展规划,按需建设配套供水管网,持续向周边县区乡镇延伸,为聊城在全省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贡献力量。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