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这个院子小,只有200平方米,却有6个蓄水池,总占地140平方米,养殖了12万尾南美白对虾。”仲夏时节,临清市刘垓子镇施庄村西部的一处庭院里,陈金海正忙着往水池里投放饲料。
陈金海是聊城市农业局派驻施庄村第一书记、刘垓子镇城南往事联合党委书记、施庄村党支部书记,自去年9月份来到任庄村任职,他就把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当成了自己的头等大事。
施庄村有70多名富余农村劳动力,大都是因照顾孩子无法出门打工的妇女。如何让这些闲在家里的妇女劳动力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发挥作用?成本太高、劳动强度太大的项目都不太合适,最后陈金海把目光集中在发展“庭院经济”上:既能充分利用闲置庭院资源,又能发挥农村妇女的优势。经过半年多的考察,今年5月初,陈金海看准了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
项目虽然确定了,但陈金海并没有贸然在村里进行推广,而是先自己掏钱做起了“试验”。
“我要从头到尾蹚一遍,让村民少走冤枉路,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陈金海告诉记者,养殖这12万尾南美白对虾,他前期共投入了3万元,赚钱归村集体,赔了,自己兜底。
为了养好南美白对虾,为下一步村民养殖提供经验、做好示范,陈金海对水池搭建、虾苗选种、养殖技术、市场前景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认真研究,笔记做了厚厚的一大本。“南美白对虾养殖这个项目,投入低、效益高,12万尾虾加上所有饲料仅1.5万元,搭好140平方米的蓄水池也仅用1.5万元,算下来所有成本就3万元。虾平均三个月成熟一次,一年可以收获2次至4次,市场上专门有人来收购,市场行情也比较稳定。在饲养方面,每天只需要投三四次饲料就可以,不需要太费力,非常适合施庄村妇女操作。”陈金海侃侃而谈。
“预计到七月底,这些虾苗就能出售了。如果收益可观,我打算依托村党支部创办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南美白对虾,让村里的老百姓真正得实惠。”看着眼前一池池虾苗,陈金海仿佛看到了施庄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