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上高速聊城南收费站济聊高速聊城东收费站德上高速莘县南收费站□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于伯平通讯员李毅
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也即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网连接线,决定着高速公路能否发挥其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行驶安全的效用。
虽然高速公路具有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行驶安全等优点,但其与城市路网的连接往往存在着拥堵、混乱、连接不畅的问题,容易形成城市内外交通转换的瓶颈。
6月25日,记者走进聊城部分高速公路收费站,探寻破解“最后一公里”堵点的聊城“药方”。
多一点服务的心少一点消极态度
缓行、刷卡、加速……6月25日上午,在济聊高速聊城东收费站,来往车辆有条不紊。对于很多聊城人来说,聊城东收费站是他们进出这座城市的关口,来来往往的车流中送出的是祝福,承载的是乡愁。
“目前,聊城东收费站日均车流量能达到1.6万余辆,是聊城车流量最大的站点。”聊城东收费站副站长胡莹莹告诉记者,对于聊城东收费站而言,拥堵现象主要出现在恶劣天气、交通事故封路时。一站四点式的布局让收费员在此情况下,需要站在收费广场一辆一辆地询问,大面积堵车的情况经常发生。
胡莹莹说,通过总结规律、提炼经验,聊城东站采取了新的单行封闭方法:单向封闭时,该方向上道实施全封闭,并对司乘人员进行实时提醒。通过调整,单向封路情况出现时,聊城东站已不再出现堵车现象。
“其实,大部分收费站拥堵的情况其实是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在此情况下,需要的其实是相关部门的一份真诚的态度和为司乘人员考虑的心意,心通则路畅”。胡莹莹说。
多一份彼此的了解少一点出行的麻烦
“现在实行的是入口治超,你超载一点就上不去高速。”在德上高速聊城南收费站前,货车司机张发强告诉记者。
对于聊城南收费站的工作人员来说,去年12月初是一段手忙脚乱的时光。因为“入口治超”政策的实施,高速收费站前充斥着大量被劝返的车辆。“在最高峰的时段,我们站每天能劝返超载车200多辆。”聊城南收费站站长李恩涛告诉记者。由于“ETC/人工混合车道”的设备感应区位置存在差异,不少ETC用户在通行时,有较长距离的减速慢行寻找感应区的现象。为此,聊城南收费站在每条ETC车道感应区对应的路面部位喷涂了醒目大字,使ETC用户能够直观了解到感应区位置。
“入口治超其实是一个政策认知问题,当货车司机们都了解了这个政策的时候,这种现象自然也就少了。”李恩涛说,目前,聊城南收费站劝返车辆已大幅减少,入口堵车的现象得到了有效解决。
多一点超前的规划增一份坦然的从容
货车多、入口短。在德上高速聊城辖区内的众多收费站中,莘县南站是一个“老大难”。地域因素和设计规划让这个站的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受黄河调水调沙、汛期浮桥停桥影响,莘县南站近日车流量有明显增加,由以前的日均6800余辆增至目前7500余辆,保畅压力巨大。”该站站长徐法勇告诉记者,“由于从S341等待上高速的车辆太多,90%的车辆都是大货车和危化品运输车辆,加上收费站外广场匝道短,等待左转上高速的车辆把下高速左转的车辆都堵住了。”为解决收费站与S341线交汇处的道路拥堵问题,齐鲁交通加强与县里职能部门的协调,安排专人与高速交警、地方交警联勤联动,对车辆进行疏导,为司乘人员制定通行方案,收费站全部车道24小时开启,提升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