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体现着一个家庭的风气、风貌,良好的家风不仅能育人化人,更能促使整个社会风清气正,国家精神面貌昂扬向上。高唐县通过一系列扎实的举措,传承发扬了好的家风,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把修身齐家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从而孕育出好的作风,更好做到了为政清廉、秉公用权。
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在家风中注入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元素,社会风尚就会多一些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自觉;在家风中强调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的重要性,政治生态里就会多一些敬畏权力、敬畏人民的自觉。比如我们今天介绍的历史人物华歆,他清正廉洁、家风谨严;比如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他对藏族同胞毫不吝啬甚至献出生命,对家人却管束甚严……家教家风的世代积累、嘉言懿行的代际沉淀,滋润着家人的心田,涵养着优良的品格,也将为国家兴旺、民族复兴注入更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家风不可小觑,反证并不少见:从聊城市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党员干部不注重家风建设,过分迁就溺爱家人,公私不分,纵容和包庇家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大肆收受贿赂、插手工程、非法经营、坐收渔利,最终影响自己、害了家人。比如,聊城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兰雨,比如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原书记、管委会原主任胡廷金,他们滥用职权为家人谋取私利,纵容家人利用自己的职务影响为所欲为,最终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可以说,倘若领导干部不能洁身自好言传身教,用优良家风严格约束亲属、子女,“后院起火”在所难免。如此为官、为父,谈何家风传承?
“子不教,父之过”。家人出了问题,表面是配偶、子女行为不当,其根源还在于党员干部本人。“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对党员干部而言,家风绝不是一件生活小事,而是事关党性原则的大事,重视家风、管好家人是从严律己的一个重要体现。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廉洁修身,培育良好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在家庭不仅当好榜样和表率,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而且要言传身教、处好家事,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掌好权、用好权,切实做到廉洁从政、干净干事。
重视家风建设,对亲属子女的严管严教,不仅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政治要求、纪律要求。从作出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提出党员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再到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了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的处分措施,可以说,党内法规已将家风建设上升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项“必修课”。
好家风孕育好作风。将家风传承融入日常、化为平常、做在经常,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必然能让更多人在好家风的滋养中汲取精神力量,收获心灵的支撑、行为的引领,从而当好起而行之的表率,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凝聚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