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日子,太好嘞!”84岁的白咸平老人,是度假区于集镇白堌堆村的老村主任,他的老伴儿卧床已经九年,孩子得了股骨头坏死,一家子生活得挺困难。但提起现在的生活,老人滔滔不绝,“现在的百姓吃得好、穿得好!国家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还有啥不知足的!”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近年来,于集镇将扶贫产业发展作为治本之策,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兴建养羊场、建立农业合作社、设立扶贫车间……在各项产业的带动下,于集镇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多元增收 贫困户成“股东”
“我们村‘两委’因地制宜,利用45万的扶贫专项资金,买了200多头羊,在村里建起了养羊场,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去年全村14户贫困户每人均获得了700元的分红。”白堌堆村党支部书记白传祥介绍,有劳动能力的,还可以在养羊场里打工,每天还能挣80块钱。
另外,村里还把30万的扶贫专项资金,交由永昌电力来托管,一年有7%的收益,根据每户贫困户的情况,再进行差异化分配。
2019年,上级给白堌堆划拨50万元的基层党建经费,该村建起了众泽农业专业种植社,发展贫困户成为股东,获得分红,吸纳2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
来自市司法局的“第一书记”王春庆,驻村以来,经多方协调,在村里先后建起了“法治一条街”,安装了30余盏路灯,为贫困户免费安装了自来水、天然气、有线电视。此外,他还积极联系中化集团,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40吨出厂价的化肥,缩减了贫困群众的生产支出。
白堌堆村是省定贫困村,全村共220户,其中贫困户14户。如今,该村通过项目扶贫、政策扶贫,已经实现全部脱贫。
就近就业 提高生活质量
“在家门口打工,能赚钱还能顾家!”在聊城市欣苒工艺品有限公司打工的贫困户朗秀焕说。
作为聊城第一家加工毛绒玩具的进出口公司,聊城市欣苒工艺有限公司用8年的时间,蹚出了一条坚实长远的扶贫之路。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除此之外,还为迪士尼等一些大品牌做代加工。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公司通过构建“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到公司工作,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实现脱贫。
“她丈夫精神不好,还有一个儿子在上小学,一个女人不容易,我自己有能力,就想帮帮她。”回想起当初让贫困户姚荣来厂工作的初衷,欣苒工艺品公司负责人潘书芳说。现在姚荣已经在公司干了8年,成了公司的主管,一个月能赚4000多元。
刘翠翠曾是于集村的一名贫困户,身患残疾,行动不便。在镇扶贫部门协调下,她来到该公司工作。“厂里待我很好,逢年过节都有福利,我在这里一年能挣2万多块钱。”刘翠翠笑着说。
2017年6月1日,公司给于集镇中心幼儿园、于集镇中心小学的贫困学生送去节日礼物,包括玩具、书包等;2019年,潘书芳又拿出公司盈利,给于集镇邢庄村的10个困难户13人每人1800元现金。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招收贫困群众40多名、残疾人员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