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棚西红柿让俺脱了贫,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6月22日清晨,固河镇东朱村贫困户郝龙先吃过早饭,便急忙来到他位于村头的西红柿大棚,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棚内土壤进行施肥,为秋后移苗做准备。
自从改行种植大棚蔬菜,郝龙先的生活完全变了模样,不仅家庭收入翻倍增长,小日子过得更是有滋有味。回忆起3年前的贫困生活,郝龙先直摇头,“没钱的日子,那是真难熬。”
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郝龙先一家三口的日子可谓是步履维艰。患有尿毒症的儿子每周需要两次透析,看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但此时屋漏偏逢连夜雨,妻子又不幸确诊为心脏病,家庭债台高筑,连解决温饱都成了问题,全家饱受贫困困扰。“当时,家里三口人,两口人有病,劳动力少,想致富缺少资金和技术,日子过得太艰难了。”郝龙先回忆说。
风雨过后见彩虹。2016年,郝龙先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镇村扶贫干部走进他的家,鼓励其种植大棚蔬菜。“听说周围村庄不少村民,种植蔬菜大棚都赔了钱,俺可承受不了这折腾。”郝龙先心里虽然想干,但却不敢冒然行动。
了解到郝龙先的顾虑,扶贫干部开始分头行动,找资金、寻技术、谋销路,为郝龙先转行种植大棚蔬菜铺平了道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17年夏天,固河镇开始建设扶贫大棚,郝龙先第一个报名,并在贴息贷款的扶持下,建设了两个高标准蔬菜大棚。为了搞好管理,他参加各种蔬菜种植、大棚管理等培训班,还到寿光、青州等地参观学习。在管理过程中,遇到拿不准的地方,镇里的技术员手把手教他种植管理技巧。“西红柿种植看起来简单,工序十分复杂,除草、蓄水保墒、整枝打杈等都非常耗费工夫。”郝龙先分析得头头是道。
付出必然有回报。两棚西红柿在郝龙先的精心照顾下,首次结果便实现了大丰收,全部销售后卖了6万多元,不仅还清了外债,而且还有了少量结余。今年年初,西红柿市场行情不错,郝龙先种植的两茬大棚西红柿竟然卖了8万多元,真正实现了脱贫奔小康。目前,在郝龙先的带领下,东朱村又有4名贫困户加入到大棚蔬菜种植队伍,准备靠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