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7月7日上午11点40分,在聊城第二中学考点,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朱玉东
图②:7月7日,在莘县考区莘州中学考点,一名考生与妈妈击掌加油鼓劲。□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希伟通讯员赵玉国
图③:7月7日,爱心志愿者们正在整理车辆上的横幅,随时准备为高考志愿服务。□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希伟通讯员赵玉国□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梁丽姣沈欣欣张英东
7月7日上午,2020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聊城市36345名考生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走进考场。
2020年高考注定与往年不同。疫情蔓延、延迟开学、居家学习……这些均将成为莘莘学子备考生涯中难以忘怀的经历;自主招生政策取消、强基计划亮相、高考延迟落定、实行新的高考政策……或许,他们经历了别人一生中都不曾经历的事件,然而,他们没有驻足,在社会各界的守护下,奔赴考场,接受青春的洗礼。
一
“生于非典,考于新冠”,人们这样形容2020届考生。“非典时,我家孩子才刚出生,高考这一年又遇上了疫情,我希望孩子能在这些特殊的经历中逐渐成长起来。”采访中,一位家长告诉记者。7月7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显示,聊城当日最高气温达34℃,高温没有击退在考场外等候的考生父母,他们只希望,能陪伴孩子走完这段不平凡的旅程。
上午9点,第一场语文考试正式开始。在聊城三中考点外,记者看到,很多家长并未离开,而是就近找一个歇脚的地方耐心等待。他们有的站在树荫下聊天,有的坐在电动车上看手机,有的坐在马路牙子上轻轻挥动着印满广告的小扇子。
家住民生凤凰城的市民马女士是陪“烤”大军中的一员,她17岁的女儿在聊城三中考点参加考试。“我们早晨7点40分从家出发,一路上都没堵车,20分钟左右就到考点了。”马女士说,她在考点附近陪考,孩子的爸爸则留在家中为孩子准备午餐,全力做好后勤保障。
采访中,马女士上四年级的小儿子发来了微信视频,她一边叮嘱儿子认真写作业、复习知识点,一边继续对记者说:“其实我也知道,陪考对孩子来说没太大意义,但还是忍不住来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场外默默地为孩子祝福,希望她能考出好成绩,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上午11点40分,记者在聊城三中门口随机拦住了一名考生和他的家长,这位李姓家长告诉记者:“一出校门儿子就跟我说,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与新冠疫情有关,而他之前就已经在这方面做足了准备,从他眉飞色舞的表情中,我知道他肯定发挥得很好。”李先生很欣慰。
二
上午8点55分,伴随着轰隆隆的摩托车声,一名走错考点的考生,在市公安局度假区分局特勤队员谢克泰的护送下,成功从聊城一中新校区抵达聊城一中老校区,此时,距离第一场考试开考仅剩5分钟的时间,该考生在经过安检、体温测试后奔向考场。
“早上8点47分,我接到护送任务后,立刻出发,丝毫不敢耽误,在考试开始前把考生送到考点是当时唯一的想法。”谢克泰说。聊城一中新老校区相距8.5公里,谢克泰驾驶着摩托车与时间赛跑,仅用8分钟就将考生顺利送到考点。
第一场考试开始之前,这种“速度与激情”般的温馨画面同时在聊城一中、聊城三中、莘县一中等高考考点上演。今年高考如约而至,但又不同以往,考点的交通管制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高效、规范地疏导交通,营造一个安全的高考交通环境,不仅是社会的期待,更是党和人民赋予公安交警的职责使命。
上午7点之前,距离第一场考试还有两个多小时,聊城市公安交警各执勤大队已到达各个考点,在考点外及沿途交通要道设置交通管制关卡,维持交通秩序,确保赶考车辆优先通行、社会车辆有序通行;上午8点30分,考生已经顺利进入考场,交警们依旧坚守岗位,保持警惕,维持考场外秩序……
“守护考生是我们的职责使命,再辛苦也值得。”一位正在执勤的交警说。正午的烈阳直射在他们肩头,豆大的汗珠划过一张张黝黑的脸庞,但他们依旧坚守岗位,为考生的梦想保驾护航。
三
鲁迅说:“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正如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所言: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而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2020年,当高考遇上疫情,无数素未谋面的人因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奉献爱心,传递着温暖。
考场之外,除了殷切等待的考生家长、维持秩序的公安交警之外,还有蓝天救援队队员、公交车司机……他们全力以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细心呵护着学子们的梦想。
上午11点25分,距离第一场考试结束还有5分钟时间,聊城一中老校区门前的公交车有序停放,等到学生出考场之后才启动发动机,“昨天我们对考生乘坐的公交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安全检修,并对驾乘人员进行了一次模拟现场的安全和服务培训,今天早上出车之前也做好了车辆消毒工作。”公交集团负责人说。
“今年是我参与高考公益保障工作的第3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责任更大。”蓝天救援队聊城三中考点负责人曲国庆告诉记者:“考试之前,我们会提前对考场进行全面的防疫消杀,并为每个考点配备了工作车和医疗防护器材,全力做好应急保障工作,为考生及家长提供应急服务。”
疫情下的高考,与往常相比,更多了几分守护与期许的味道。社会力量集聚在一起,汇成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守护着数万名考生的健康和梦想。相信风雨过后,意气风发的少年,将胸怀国家,心怀感恩,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