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展演现场非遗走秀节目韵味十足。
7月5日晚,来自全市各地的曲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齐聚“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20年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场公益展演现场,为群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曲艺演出,充分展示了近年来聊城市曲艺类非遗保护的成果,也标志着聊城市非遗曲艺展示月活动正式开启。
演出在欢快的开场舞中拉开帷幕,演出现场灯光摇曳、星光闪烁,仿佛是欢乐与温馨的海洋。随后,相声、杂技、走秀、歌曲、山东快书等节目相继上场。
《东昌非遗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搬上舞台,尽显剪纸、木版年画、葫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之美;相声《讲文明》、山东快书《一张办公桌》等节目,精心设计的段子、频频抖出的包袱令观众捧腹大笑;杂技太空中漫步、飞舞的盘子、摞起来比人高的呼啦圈,背后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苦练……
除了传统曲目,本次参演的还有许多反映当代生活各个侧面的新创曲目,演员们为在场观众献上了一场高水平的文化盛宴,诠释了曲艺为时代说唱、为时代服务的发展真谛。
整场演出精彩纷呈、韵味十足,获得了观众们的点赞。
“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种类这么丰富的曲艺节目,非常激动、开心。”王肖杰是一名曲艺爱好者,喜欢山东快书、相声,他希望还能看到这样的演出。
本次公益展演是曲艺月活动的重要一环。从7月3日起,“夜间非遗曲艺秀”活动便已陆续开展。7月3日晚,在古城区楼东大街新华园西临胡同院落内,坐满了等待的观众。19点30分,艺为天相声大会的小剧场准时开演。台上演员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赢得现场观众一阵阵掌声。
在楼南大街戏曲博物馆附近,瞻云馆相声大会的节目吸引了许多市民观看。“和朋友一起听听临清时调、木板大鼓,讲水浒文化的山东快书,宛转悠扬的山东琴书,感觉真舒畅。”市民张诚说。
聊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非遗曲艺发展提供了丰沃土壤。目前,聊城市共有国家级非遗11项、省级非遗45项、市级非遗261项、县区级非遗700余项。聊城市非遗曲艺种类丰富,地方特色浓郁鲜明,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木板大鼓、临清时调、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民间曲艺曲种,遍布全市各县区。
非遗曲艺展示月活动为全市的非遗曲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集中展演的舞台、交流互鉴的平台。家门口式的演出、免费化的观演……本次曲艺月打造了惠民利民的观演体系。秉持艺术服务人民的理念,参演演员深入全市各个社区巡回表演,市民在家门口即可欣赏演出,实现了观演区域的集中覆盖。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非遗曲艺展示月的举办,充分展示了聊城市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践行了曲艺类非遗融入人民生活的“活态保护、活态传承”理念,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