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葛凯丽和她的“亲戚朋友”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7-14 10:10:54

  葛凯丽是李海务街道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负责单位的党建工作。两年扶贫路上,26岁的她,多了几个“亲戚朋友”,成了贫困户眼中的知心人儿。

  自卑的“外甥女”

  2018年7月,她帮包了蔡庄村的一户贫困户。当时,户主马大哥才34岁,因一次意外,从高楼坠落,造成肢体二级残疾。马大哥家里有3个孩子,大女儿上初中,双胞胎儿子上小学。

  一开始去他们家,凯丽就发现大女儿晓晓(化名)很奇怪,她看到凯丽,总是脸一沉、头一低,就去了里屋,等凯丽走了才出来。凯丽想,可能是孩子怕生人吧。

  2018年9月的一天,晓晓妈给凯丽打电话,问能不能在街道办理贫困生手续,晓晓怎么也不愿意在学校申请。一瞬间,凯丽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申请贫困生时,同学们窃窃私语:“她全家一年收入才一万多?怎么可能!为了要点钱,真能‘扒瞎’。”

  这一瞬间,少年的凯丽、如今的晓晓,仿佛重合在一起。凯丽突然明白,晓晓躲闪的眼神里隐藏着什么。

  第二天,凯丽就去了蔡庄。一进村刚好遇见了晓晓,几位闲玩的老人问:“晓晓,这是谁啊?”晓晓咬着嘴唇,也不说话,扭头就往家里走。凯丽赶忙大声说:“大娘,我是晓晓的小姨,在镇里工作,来给她送打印的卷子。”

  在晓晓家,凯丽还没说话,晓晓的眼泪已开始“啪啪”往下掉。凯丽递上面巾纸:“晓晓,我知道你心里难过,觉得在邻居、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成了贫困户觉得丢人,是正常的心理;心安理得地当贫困户,才让人笑话呢!”

  晓晓擦擦眼泪,眼神依旧躲闪着。凯丽接着说:“你爸妈都不懒,只是遇到了困难。我当初也是贫困生,家里还不如你们家,不也过来了吗?”晓晓抬起头来,看着凯丽,仿佛在看未来的自己。“你要是怕别人说,就说我是你小姨,来给你送学习资料,好不好?”晓晓眼泪止住了,点了点头。

  后来,晓晓向学校递交了申请资料,也不再躲着凯丽,而是大大方方迎她进门。如今,凯丽为晓晓爸爸申请了低保、残疾补贴等多项政策,晓晓爸爸身体逐渐好转,现已能出门打工,今年人均收入预计能过5000元……

  1965年毕业的老学长

  在蔡庄,凯丽还有一位老朋友——蔡大爷。他今年已72岁,患有脑梗后遗症,与患有智力残疾的弟弟住在一起。

  刚接触,他对凯丽抱有戒心,调查收入时,回答得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因经常捡拾废品,家中脏乱。村里为他收拾干净后,没几天,屋里又恢复原状了。

  偶然一次,凯丽听说他曾是聊城一中毕业的,非常喜欢看书,虽然收入不高,但每年光订报纸就花500多元。凯丽“计”上心头。

  这一天,凯丽带着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几本杂志,来到蔡大爷家。“我也是聊城一中毕业的,原来咱俩是校友啊。”凯丽随意地聊着,又顺手拿起一本他桌边的名人传记,与他探讨起来。

  就这样,1965年毕业的老学长打开了话匣子,从世界名人,说到棉花种植技术;从年轻时在山西打工的经历,说到不幸婚姻;从好强能干,到如今腿脚不便、口水直流;从弟弟幼年得病,说到如今的窘困与无奈……这位2013年高中毕业的小学妹坐在一旁,如同亲眼看见了老人的一生。

  一次愉快的谈话,蔡大爷消除了对凯丽的戒备心,多了几分信任;而凯丽也为之前对老人的偏见感到愧疚。临走时,凯丽像个老朋友一样说:“我走啦!带的书你得看啊,不然,下回来咱聊啥呀!”老人笑着答应:“行!”

  再一次登门时,凯丽带上洗洁精、水盆,为蔡大爷打扫卫生。碗刷干净了,被子叠整齐了,灶台光亮了,地面灰土也少了。蔡大爷见凯丽卖力干活,也觉得不好意思,开始动手刷鞋、倒泔水。以后再去,家里果然更干净了。

  后来,凯丽见他身体越来越差,实在担心,便按照大爷的意愿,为他和弟弟申请了集中供养。今年6月,他们去了养老院安享晚年,凯丽也放心了。

  记者感言

  在度假区,像葛凯丽这样把贫困户当亲戚朋友对待的扶贫工作人员,还有很多,有的甚至比亲生儿女还要体贴。退伍军人王磊,放下枪杆子,拿起电推子,常年免费为贫困户理发;暖心大姐刘秋英,去贫困户走访的路上摔成重伤,卧床期间,仍天天给贫困户打电话;杨纪伟、闫霞,修路期间车无法通行,就顶着烈日,步行50多分钟,到贫困户家走访……

  扶贫需扶志,暖人先暖心。在扶贫路上,度假区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真心付出,想方设法地把工作做得再细一些,再精准一些,引导贫困户改变观念,想办法,动起来,跟大伙儿一起,朝着更好的日子,跑起来。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