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于集镇党代表开展大集接访活动,零距离倾听社情民意。
7月8日,正值度假区于集镇王庙大集,于集镇党代表工作室组织镇属各部门开展政策咨询、宣传资料发放等便民服务,将流动“党代表工作室”“搬到”了大集上,给群众带来更接地气的服务。
烈日炎炎,丝毫没有影响党代表服务群众的热情。“我的优抚金不知道发到哪个账号上了,现在账号上多了125元,不知道发的是什么,能帮我查查吗?”当天接待的第一位群众是付庄村村民刘登长,他询问的语气有些焦急。
负责接待他的是于集镇党代表林树环。“大爷,您先喝口水,我帮你问问,查一查。”说着,林树环将电话打给了镇民政所负责人。查询完毕后,林树环笑着说:“大爷,您当时留的是小麦直补发放的账号,现在优抚金已经到账了,另外,您账号上多的125元是养老金。”
“这样我就放心了。”刘登长满意地说:“有问题找党代表帮忙就对了。”
东白村村民白林河来赶集,看到这里人多,本想凑个热闹,没想到自己的事情也给解决了,他高兴地说:“这样的服务真接地气!”
在现场服务群众的队伍中,还有两名大学生志愿者。冷庄村冷雪丽是大一学生,也是入党积极分子,她说,利用暑假时间,为群众服务,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于集镇党委副书记郑刚是镇党代表工作室的负责人,他翻开工作室工作台账,指向其中一个接办的事项。这是席庙村村民蔡春燕、姜平等人的求助:席庙村处于聊位路修路征迁范围,涉及30多户村民的32万元征迁款还未到位,希望相关部门尽快解决。
“通过党代表工作室,我们直接反映给相关部门,目前已经落实到位了!”郑刚介绍,于集镇党代表工作室运行有一个多月了,解疑答惑100余人次,处理镇驻地停车乱停放、垃圾乱丢、管理不到位等线索10余条,得到了全镇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可。
“我们党代表不光要坐好班,在办公室接待好群众,更要走出工作室,深入群众,利用集市‘流动工作室’收集民意,直通民生末梢,真正服务好群众。今后,我们要将‘地摊’摆到群众需要的每个地方,只要群众需要,我们‘不打烊’。”郑刚说。
7月9日,在朱老庄镇党代表工作室内,工作人员高婷正在接待杨集村村民杨青云。杨青云老人的腰不好,清理杂草和垃圾比较吃力,于是他找到了村党支部书记杨爱生寻求帮助,当天杨爱生便将老人家附近的杂草和垃圾都清理干净。“我反映的问题当天就给解决了,我很满意!”杨青云高兴地说。
在湖西街道,党代表工作室还吸纳志愿者,成立特色志愿者服务队,今年高考期间,志愿者服务队在党代表带领下,对辖区考场进行“地毯式”消杀,为莘莘学子安全高考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市委基层党建“6621”攻坚行动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各级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根据《关于推广建立党代表工作室搭建为民服务新载体的指导意见》要求,度假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全区四个镇街建立了党代表工作室,使其成为听民情、传民意、解民忧的新平台。
截至7月9日,度假区党代表工作室已接待群众204人次,走访党员群众86次,收集意见建议及群众诉求64条,当场解决或解答56件……小小党代表工作室,变成了党代表服务群众的“大平台”,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党代表工作室让党对群众的关怀看得到、摸得着、够得上。”度假区政工部相关负责人李航宇表示,设立党代表工作室的初衷,就是促进党代表面对面听取群众呼声和诉求,零距离感受群众的工作生活,架起党代表与基层党员群众“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