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市东昌府区育英学校创新发展走笔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7-14 11:11:15

 





  历经了8年新教育思想的积淀与酝酿,8年课改的沐浴与涤荡,乘着民办教育前行发展的春风,聊城市东昌府区育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教学改革屡结硕果。而追求卓越、培育时代英才,是该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追求。

  自2012年建校以来,该校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求学育英,快乐成功”理念为引导,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中心,以推进教学改革为基本点,以学习研究、检查督导为主要形式,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持续推进小班制教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及办学品位,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校长是学校的领头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全局和未来。育英学校校长王武贤深知,欲育人者,先修己身,欲立人者,先立己德。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他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专业素养滋养着学生的精神家园,也让这所学校迸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活力。

  满足学生及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王武贤多年来的不懈追求。为顺应学生成长需要,全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王武贤审时度势,结合实际学情,认清学校发展形势,明确战略定位,持续推进小班制教学,强调养成教育,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他还大力推行多元梯度评级机制,强调学生的多样化成长。学校先后成立了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多个兴趣小组,以活动引领学生成长,让孩子在丰富体验中拓宽知识面,实现多元发展。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王武贤始终坚持“让教师幸福地工作,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一办学理念,把师生放在学校发展的中心位置,并作为一切教育行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努力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提供最佳环境、最优氛围。学校定期对教职工的各项素质进行全面考评,将评价结果与绩效工资、评先树优挂钩,以促进教师工作效率、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王武贤高度重视民主管理,坚持决策民主化、执行程序化、落实制度化,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学校就像家一般温暖,校长更是育英发展的灵魂所在。”采访中,不少教师这样告诉记者。在王武贤的引领下,学校老、中、青三支教职工队伍相互配合、通力合作,领导班子立足当前、共谋未来,全体教职工遵循教育规律。该校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打造专业化的教育团队,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提升,跑出了育英发展的加速度。

  “让老师朴实真诚做人,让学生本真求学问道,让校园充满唯真、人文和幸福,是‘育英’人的共同追求。”王武贤如是说。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王武贤看来,教书育人如同园丁育花,本着一颗“不舍弃任何花儿”的心,才能育得桃李满园,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学生们负责,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王武贤说。

  为抓紧抓好教学工作质量,该校坚持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中心,以推进教学改革为基本点,通过预约听课和推门听课等方式加强教学工作检查,并结合实际学情,推出了一对一帮扶、小组帮扶、教师帮扶的三位一体教学法,以切实落实因材施教,达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目的。“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这是学校所有教师都铭记于心的一条教育理念。

  该校六年级的一名学生,让教师王凤霞印象颇深:“数学课上他总是走神,测评成绩也不理想,感觉他对数学学科毫无兴趣。”为查找问题所在,帮助该生提升成绩,王老师经常以朋友身份主动与他谈心,并常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了解该生的学习状态。慢慢地,这名学生打开了心扉,坦言自己很多地方听不懂,导致对数学逐渐失去了兴趣。

  找到问题症结,也就明白了解决方向。在后续的教学中,王凤霞便着重关注起了这个学生,常在课上提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在课后主动帮他巩固复习,同学们也时常为他加油鼓劲。在老师与同学们的关心与支持下,这个孩子的成绩慢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步增强。“与开学时相比,他现在的成绩提升了不少。”王凤霞欣慰地说。

  这是育英学校个性化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学生厌学、品行不端等问题的发生,肯定是有原因的。”王武贤表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具有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不仅体现在对自我工作的态度上,更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教师拥有一颗‘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心,才能及时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消除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因素,真正做到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全面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真正的教育与其说是言辞,毋宁说是在实践,和学生共同成长,也是新时代赋予教育者的新要求。

  绷紧教学这根弦,是育英学校教师一直在做的:师德建设上,老师们牢固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原则,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大方,衣着整洁得体,真正做到爱护学生而不放纵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而不粗暴对待学生,耐心教育学生而不歧视、挖苦学生;教学研究上,学校持续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认真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坚持各组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研究解决教学和教研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让大家于参加教研活动时带着问题来,活动后带着问题走;理论学习上,教师们在整理好笔记的同时,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将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于实践中总结经验、自我成长;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让全校教师在各种学术研讨中吸收消化新的教改信息和教育理念,促进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来校的这四年,是我成长与进步最快的四年。”教师蒋婷婷回忆。自2016年毕业后,蒋婷婷便来到育英学校任教。同其他老师一样,自定岗后,蒋婷婷便开始接受教育理论、学科知识、儿童心理、教师师德等一系列培训,学习备课、授课等教学全流程。

  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方无愧为教师。除却新入职阶段的各项培训,试用上岗后,老师们还需参加不定期的测评、考核。由校长带队、领导班子推门听课,一一对新教师进行授课测评,各项考核合格后,他们方可继续任教。

  “新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更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王武贤说,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各教研组持续抓好校本培训,通过学、研、培、导、练、赛、写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化水平,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搞好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的成才成长。”王武贤说。

  德育为先,习惯培养助成长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虽看不见,摸不到,但好习惯会使人受益终身。做好学生的习惯培养与德育教育,是“育英”人多年来不断探寻的重点。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基础素质形成的起始阶段,更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结合学校实际学情,根据低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育英学校推出了习惯养成量化管理方案,将各类行为习惯细化为一个个打分指标,做到即加分、违反即扣分,让孩子们于得失分的过程中明确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并懂得把班集体的荣誉与自己的行为紧密结合,以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优化。

  “学校中有不少孩子来自农村,父母大多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们的卫生习惯,以及应有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交际能力都有待养成。”政教处主任徐洪达说,在学校习惯养成教育的持续推进下,不到半年,孩子们便能表现出明显的进步,“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懂事听话了不少,甚至会主动帮忙做家务了。”

  除重视习惯养成,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也是学校领导班子研究的重中之重。

  手抄报、黑板报评比中,孩子们把日常积累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誊写到纸上、黑板上,图文结合,风格多样,于一笔一划中感悟人生哲理,汲取精神力量;美文诵读活动里,孩子们一个个腰背挺直,声音洪亮,思绪随着文字遨游,在字里行间品读经典,收获成长;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大家认真聆听解说,近距离走近英雄,走近榜样,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积极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周的升旗仪式里,大家伴着国歌高声宣誓,一个个身姿挺拔、目光如炬,聆听国旗下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每学期,我们都制定了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以推动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育英学校少先队负责人芦洪帅说,“万事德为先,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学校更是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担起育人重任,培养合格的小学生,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程伴学,师生温情暖校园

  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爱护。“学校实行寄宿制,很多孩子选择吃住在学校,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要对学生多一分关心,多一份上心。”育英学校古楼校区政教主任胡忠涛说。

  为了让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并培养他们自强、自律、自理、自护、自学的能力,老师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心理特点,对学生的衣食住行一系列环节都尽心提供指导与关怀。

  学生不会叠被子,老师便指导示范,再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操作;学生不会洗衣服,老师便手把手地教大家怎么用洗衣粉、衣服如何晾晒,哪些衣服可机洗、哪些衣物需手洗;学生打扫不干净房间,老师便拿起扫把,教大家如何把寝室的边边角角清理干净,做到“纤尘不染”……在教师指导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住宿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大家的被子叠放一条线、鞋子摆放一条线、毛巾晾挂一条线、衣被晾晒一条线、脸盆摆放一条线,孩子们也养成了不用明火、不乱扔垃圾、不乱动电源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低,自我约束性差,为学校住宿学生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与挑战。为帮助学生快速适应住校生活,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秩序,学校制定了一系列住校行为规范、日常管理准则,老师们更是尽心尽力,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对待。

  在教师姚文瑾班里,有不少孩子刚刚开始住校生活。寄宿在学校、远离父母,小学生多少有些不适应,有的学生晚上甚至会因此睡不着觉。“没事的时候,我便会到宿舍里陪孩子们说说话、聊聊天,等大家安心睡下了再离开。”姚老师觉得,虽然课上是师生,但课下,学生更像是她自己的孩子。

  白天教学,晚上伴学,是不少育英教师的日常。同学们学习上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向老师求助;生活中遇到难题,老师们又化身为知心的大哥哥、大姐姐帮助大家排忧解难;学生生病时,无论时间早晚,老师们都是随叫随到,全程陪护;冬天天冷,有的孩子不愿意洗脚,老师便会提前打好热水,看着孩子们洗完后才放心离开……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关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师德所在。”学校教师唐林光和李增川异口同声地说。

  明媚阳光里,育英再启程。迎来学校跃进前行、蓬勃发展的新年头,“育英”人定将不负期望,再创辉煌,育得英才无数,尽展桃李芳华。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