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三楼村:富农产业实现“三级跳”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7-16 09:25:39

  7月15日下午,烈日当空,在茌平区冯官屯镇三楼村大棚施工现场,2支施工队伍、2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远处,挖掘机机器轰鸣,16座大棚已现雏形;近处,10余米的遮阳帘下焊花四溅,工人们正熟练地焊接钢架。

  “土方作业马上完工,再过2个月,这16座大棚就能投入使用!”三楼村党支部书记李习强说:“到今年年底,大棚蔬菜产业的富农作用将更加明显,村民人均收入将超过2万元。”

  种粮村走上养殖路

  三楼村现有人口920人,耕地160公顷,是冯官屯镇较大的一个村。在2007年之前,三楼村没有致富产业,全村大部分群众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种粮糊口,一些有闯劲儿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2007年,李习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把产业富农当成重中之重。考察了小杨屯肉鸭养殖基地后,李习强决定发展肉鸭养殖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当年,李习强、赵廷江等人带头,在村里建起了第一批鸭棚。经过一两年的摸索,肉鸭养殖产生了可观收益。“一只鸭子净赚1元多,我的3座鸭棚一年出6万只鸭子,能赚6万多元!”李习强说,2010年之后,村里的肉鸭养殖产业开始走上快速发展之路,2013年前后,村里一下子新建了10多座鸭棚,全村鸭棚数量超过30座。

  随着三楼村肉鸭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鸭粪交易逐渐成为一个新行当。村民李兴隆、李习瑞等人自发组建了一支鸭粪运输队。他们把村里的鸭粪运到莘县、东昌府区,卖给当地的大棚蔬菜种植户,不仅解决了本村鸭粪处理难的问题,还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肉鸭养殖产业鼓足了村民的口袋。2017年,三楼村人均收入达1.6万元,与2007年相比实现翻番。

  蔬菜大棚带动增收

  2017年前后,李习瑞感觉卖鸭粪这一行当越来越难做了。由于政府部门持续加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鸭粪收购成了难题。不仅如此,因为拉鸭粪的三轮车都是改装的,车辆上路也面临着被交警查处的风险。

  鸭粪运输这一产业走到了十字路口,怎么办?李兴隆、李习瑞等人把目光投向了大棚蔬菜。“莘县那边一个大棚一年能赚七八万元”“一个大棚投入一二十万元,菜往哪里销呢?”“咱找业屯村‘蔬菜大王’王老三啊!”……一场“头脑风暴”之后,几个年轻人决定向业屯村“王老三”——茌平保华菌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登华取经。

  在王登华的指导和帮助下,李习瑞、兴隆等年轻人建成了三楼村第一批15座蔬菜大棚。“‘王老三’的名号在北京各蔬菜批发市场叫得响当当,跟着他种菜绝对没错!”李习瑞说。

  2018年10月,三楼村大棚里栽下了西葫芦秧苗,当年冬天,西葫芦丰收,三楼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尝到了甜头。如今,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李习瑞不仅还清了建大棚时的借款和贷款,还略有盈余。

  卖鸭粪的年轻人为三楼村闯出了一条新路,带动了全村村民人均收入的增长,2019年,三楼村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8万元。

  产业规模再扩大

  三楼村大棚蔬菜产业的崛起,迅速成为冯官屯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今年以来,冯官屯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决定以三楼村、业屯村为重点,积极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加快推动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拓宽当地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三楼村率先行动起来。该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功流转了8.2公顷土地,并与茌平区农商银行进行对接,协调贷款事宜。前不久,来自寿光市和平原县的2支施工队进场,分别负责土方作业和钢架作业。

  进入夏季,村里第一批大棚正在“闷棚”。这段时间正是忙碌了大半年的菜农的休息时间,可李兴隆、李习瑞等年轻人却“坐不住”,他们天天盯在大棚建设现场,施工队有任何需求,他们都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同样“坐不住”的还有李习强。“施工队伍很有经验,施工进展十分顺利。村干部坚持靠上服务,努力解决任何影响施工的难题,保证这16座大棚如期完工。”李习强说:“这16座大棚投入使用后,三楼村大棚蔬菜产业规模将扩大,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将超过2万元!”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