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一场雨过后,临清市松林镇西尚村里绿意盎然,路边大叶女贞、红叶石楠的叶子上水珠欲滴,深深浅浅的绿意互相交织;松林家具文化产业园里,道路洁净、环境优雅,各门店里的员工有的在接待顾客,有的在直播带货……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两三年前,西尚村还是省定贫困村,产业发展不景气,整个村庄死气沉沉。自尚官营联合党委成立以后,对三个村的家具产业进行了重新整合,攻克了产业发展难关。如今,三个村庄都有了极大改变,其中,西尚村更是从一穷二白到村集体收入接近10万元。”尚官营联合党委书记孙梅好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产业弱、发展动力不足的弱村如何在脱贫攻坚战中突围?松林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相连的东尚、西尚和前尚村三个村的党支部组建成联合党委,通过弱村抱团,打破地域壁垒,变“单兵作战”为整合资源“握拳出击”,推动了村与村的融合发展、共同发展、高速发展。
变,是面貌之变,是产业之变,更是观念之变。
从各扫门前雪到抱团取暖
“以前,我们这些家具企业都是单打独斗,在发展中遇到的坎坷太多了。就拿申请贷款来说,不仅利息高,申请也比较难,发展前景堪忧。”久林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泽合深有感触。
在聊城,松林镇的古典家具颇有名气。自上世纪70年代起,松林镇的很多村民去天津等地收购门板以及老家具,回来加工售卖。后来,松林镇的家具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几十年来,虽然松林镇已经形成了收购、经营和仿古制作相结合的特色产业,但大多数企业是由家庭式作坊发展而来,存在单打独斗、小型、分散、粗放等弊端,而且各企业、各村之间也因为利益互扯后腿,所以造成了不少企业在一轮轮价格战中内耗,节节败退,村民们在致富路上一度停滞。”松林镇党委书记梁勇告诉记者,怎样在各村之间增强统筹,让同类企业齐头并进,让乡村的发展更具整体性、协调性,成了镇党委、镇政府的思考重点。
产业结构相同的村容易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是村与村之间的利益博弈。为了带领家具企业抱团跑赢“淘汰赛”,松林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将家具产业发展较为集中的东尚村、西尚村、前尚村的党支部组建成为尚官营联合党委,从整体上做谋划,权衡各村利益,化解各村矛盾,通过整合资源,力争实现握指成拳。
“联合党委主要在‘联心、联动、联产、联建’上发挥作用。大家必须成为一个发展综合体,就像手指头,得紧紧地握一起才有劲。”面对三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联合党委书记孙梅好一再强调抱团发展的理念。
“三个村庄的土地都很零碎,企业分布零散,如果按以前模式各自发展,不但容易产生恶性竞争,难以形成规模,存活都难,更谈不上产业发展。”西尚村党支部书记孙红文说。联合党委把三个村里犄角旮旯的闲置土地清理出来,通过调换,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针对小企业发展力量薄弱、单兵作战的劣势,联合党委引导各企业入驻松林家具文化产业园,并以党委为桥梁,整合企业,组成利益联合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针对中小企业不易申请银行贷款、贷款利息高的问题,联合党委逐一与各银行谈业务,实现企业、银行双赢。
党委会议、联席会议、项目推进会议……联合党委建立后,三个村打破“各顾各”的思维定势,互动多了起来,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按需求跨村合理配置资源,突破强村发展瓶颈、攻克弱村发展难关,通过村务共商、资源共享、规划共谋、产业共建等方式抱团发展,组建起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环境卫生、脱贫攻坚的联合主体,齐步走坚定有力。
“如今,不但贷款容易申请了,而且利息大大降低,真帮了我们企业的大忙。”在联合党委的帮助下,久林木业已经入驻了松林家具文化产业园,并顺利开办了两个分厂。
从小散乱到高大上
“这是一套以雕花为主题的书橱,书橱分两组,书橱门上雕刻有梅兰竹菊……”记者走进松林家具文化产业园的榆美人家居馆时,经理史晓雨正在向网友详细介绍家具情况。 (下转A8版)(上接A1版)尚官营联合党委成立后,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基础,对三个村的家具产业链条进行重新整合和延伸,积极推动各企业入驻家具文化产业园,走出了“党建联合体+产业园区”的发展新路子。
为了弥补了原有产业规模总量小、产业档次低、税收贡献率少的短板,联合党委积极引进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木材热处理企业和专业化喷漆企业,以及实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企业、古家具修复交易企业等,消除了企业低水平竞争局面,延伸了产业链条。引进外地优质品牌企业来充实、提升、带动家具文化产业,也增强了当地企业提档升级、壮大规模、品牌化发展的动力,形成了外地优质企业引领、本地企业赶超发展的良好局面。
联合党委积极鼓励企业借助淘宝、快手等电商平台,构建“电商+人才培养”“电商+平台构建”“电商+品牌培育”发展模式,加快家具产业与电商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松林家具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2019年,东尚村、西尚村被评为“中国淘宝村”,实现了聊城市“淘宝村”零的突破。
“我以前干活时把右手小指给绞断了,筋也断了,落下了残疾,到现在整个右手无法用劲,所以一直找不到工作,生活别提多难了。”刚在家具文化产业园忙完工作的东尚村59岁贫困户张付昌,向记者展示了受过伤的右手:一道明显的伤疤从手背一直绕到手心,“如今联合党委安排我到园区来工作,每天打扫卫生、维护绿化,每个月就有1000元的收入,解决了我生活的大问题。”
松林镇利用3828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在家具文化产业园购买标准化扶贫厂房,不但给贫困户安排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而且把每年产生的333万元收益用于临清市插花村的贫困户分红。
你追我赶、携手并进,产业富民成为三个村的发展方向。
弱村抱团、握拳出击,凝聚起攻克贫困堡垒的合力。
“联合党委推动村庄、企业发展的新路子,不但使传统产业得到整合提升,实现了做大做强的目标,而且推动了村庄与村庄的融合互补,实现了抱团快速发展。”梁勇告诉记者,如今,三个村的家具企业从几十家增加到三四百家,东尚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的三四万元增加到如今的10万元,西尚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由原来的2万元增加到现在的8万元,真正实现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松林镇也以此为鉴,按照以强带弱、因地制宜、产业相融、互助共赢的原则,整合全镇26个村庄,成立了9个联合党委,以红色引擎为引领,积极探索走好乡镇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