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贫困村对接国际市场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7-21 17:14:55

  7月16日上午8点,阳谷县金斗营镇花六村村民胡春霞走上工位,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不同于外出打工,这家工厂开在家门口,她骑着电动车15分钟就能抵达。更没想到的是,这家开在小村庄里的工厂将村民与国际大市场连在一起。

  胡春霞所在的工厂叫阳谷即发华欣针织有限公司,位于金斗营镇刘堤村,是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集织造、染色、新面料开发于一体的针织印染企业。该项目占地4.3公顷,总投资1.2亿元,拥有缝纫车间、裁剪车间、印花车间各1座,国际先进生产线32条,各种设备500台(套),员工520余名,主要吸纳周边村庄留守妇女、下岗女工、贫困群众等剩余劳动力进厂务工,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金斗营镇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的金堤河沿岸,交通闭塞,产业基础薄弱。其中的15个村,农民除了种粮食外,增收的渠道很有限,属省定贫困村。胡春霞的丈夫属肢体三级残疾,儿子还在上大学,一家三口仅靠几亩薄地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6年年初,胡春霞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脱贫摘帽,金斗营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乡村旅游,还引进企业建设了就业扶贫车间。即发华欣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邱若梅介绍,工厂优先吸纳像胡春霞一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为他们免费培训,每月以计件方式结付工资。

  “以前在家只会简单地操作脚踏缝纫机,看到厂里都是电动缝纫机,能不能干好,心里一直没底。现在经过培训,技术越来越熟练,一个月能赚2500多元。”胡春霞说,镇里成立合作社发展食用菌产业,贫困户能获得土地租金和收益分红双份收入,乡村旅游也迎来了客人,再加上不少村民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打工,大伙儿生活变好了,贫困村也顺利“摘帽”。

  胡春霞和工友们生产的是针织运动服,每一件衣服,她都会认真缝制、仔细检查。“这些运动服都是要出口的,质量要求高,做不好要返工。”她说。

  “别小看这简单的运动服,这可是法国一个著名运动品牌的订单。”邱若梅举着衣服说,受疫情影响,沿海地区人工成本大幅增加,位于青岛的总公司,将大量订单转移到这里,32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加班加点,全力以赴赶订单。

  “做了几十年的农民,没想到现在成了工人。”胡春霞说,更没想到的是,自己做的衣服能漂洋过海送到法国。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