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书纸香气 氤氲千年古村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7-22 15:47:45

  茫茫风雨,千年传承。在阳谷县石佛镇有一座独具特色的村庄,名叫鲁庄村,这里留存了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法造纸术——鲁庄造纸。历史长河奔

  腾不息,书纸香气长久地萦

  绕在鲁庄村,塑造了这个小

  村亘古不变的独特气质。

  历史:140多户人家几乎都会造纸

  相传,鲁姓先人曾随蔡伦学习造纸术,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至阳谷鲁庄,同时把造纸技术带到了这一带。现在,鲁庄人依旧沿用着古法造纸技艺。

  在鲁庄村,有一口蔡伦井,至今保存完好。相传,这是蔡伦为方便取水造纸,专门挖的一口井。他还收有3个徒弟,大徒弟抄木浆白宣纸,二徒弟抄桑皮麻浆毛头纸,三徒弟抄草纸。鲁庄村造的纸便是二徒弟传下来的毛头纸。

  鲁庄造纸技艺是纯手工的古法造纸术,原料多选用旧麻纤维和废纸,经过漂白、轧浆、兑料、抄纸等大小70多道工序,才能造出白净、柔韧、光滑的麻纸。

  鲁庄出产的麻纸透明度高、韧性极强,在古时专门用作棉衣内衬、糊窗纸,还可用于写字和印书,质量比宣纸不差,价格却便宜不少。

  “过去造纸一年的收入顶得上种地两年的收入。明清两代,鲁庄纸远销东北和江南,尤其是东北,需求量特别大,糊窗户、糊墙、做炕席,都用的到。”鲁庄人说。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鲁庄村14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会造纸,上世纪90年代以后,机械造纸逐渐取代手工造纸,老艺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年轻人不愿重拾技艺,鲁庄造纸濒临失传。

  坚守:千年技艺的“守望者”

  为更好地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市县文化部门积极推动鲁庄造纸申遗。鲁庄造纸先后入选“市级非遗传承项目”“省级非遗传承项目”,古法造纸技艺传承渐有起色。

  说起鲁庄造纸的传承,有一个人不得不说,那就是年逾六旬的鲁庄造纸省级非遗传承人鲁清田,他也是目前鲁庄村唯一 一位还在经营着造纸作坊的手工抄纸匠人。

  鲁清田从11岁起就和父亲学习手工造纸,练就了精湛的抄纸技艺,年轻时还经常骑着自行车去济南、濮阳等地考察市场,如今他的客户仍遍及全国各地。

  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独自坚守需要莫大的勇气。事实上,鲁清田本人也曾有过放弃的想法,但他还是选择了坚持。

  “尽管受机械化生产冲击比较大,但是手工造纸还是有市场的,比如说,我们鲁庄造的手工麻纸细腻程度虽不及机械造的宣纸,但是它绝不会洇纸,渗水性能好,耐保存。所以,现在很多书画院、供应商都从我这里直接订货进货。”鲁清田自信满满地说。

  古法造纸术的传承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市场化推广;不仅需要坚守的勇气,更需要创新发展的魄力,这样,才能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才能让全国乃至世界看到鲁庄造纸的工艺之美。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