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在聊城市理论宣讲的各个阵地,经常看到一位两鬓染霜的宣讲人,他将重大主题宣讲和基层常态化宣讲相结合,将亲身经历和爱岗敬业所思所悟结合,推进理论宣讲与聊城改革发展、基层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有机融合,引人入胜的宣讲每每获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这位宣讲人就是聊城市道德模范、市委讲师团副团长杨士武。
自我锤炼宣讲水平不断跃升“从1988年到讲师团工作,我已经在理论宣讲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杨士武说。30多年来,他怀着对理论宣讲事业的无限热爱,爱岗敬业,执着专一,不断取得宣讲水平的新突破。
“刚上班时,到基层给干部群众宣讲,不敢讲、不会讲,讲的内容也不受群众欢迎。”杨士武说。他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座右铭,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多听多看,思考琢磨,向同事学、向前辈学,几乎每天都聆听专家宣讲至深夜,即使周末节假日也在办公室加班忙碌。
“打铁还需自身硬。认准了的事,一定要执着坚守。”带着这份执着,杨士武数年如一日,以党和人民理论宣讲事业为最高追求,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他处处以“先公后私”原则要求自己:妻子住院半个多月,没人照顾,他没有告诉任何人,抛下生病的妻子,带团到县市区进行巡回宣讲活动;驻村扶贫期间,利用公休节假日,带队百姓宣讲团到县市区巡回宣讲……
俯身实干把贫困村变成文明村无论是基层宣讲工作,还是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在杨士武这里,从来只有一个“做”字,没有一个“不”字,没有一个“难”字。
2017年5月,杨士武被选派到度假区李海务双庙于村担任第一书记。当时双庙于村既是省定贫困村,还是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村民思想不解放,创新发展意识不强。他发挥自身优势,经常为村“两委”干部上党课,结合村里实际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村“两委”干部、部分党员和群众代表到茌平耿店、莘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地,学习先进经验。
村里群众浇地难,他争取资金为村民打了13眼机井;村民有种芹菜的传统习惯,他积极鼓励引导,芹菜大棚由当初的十几个发展到80多个,村民每年增收几十万元;修建2500米“井”型生产路,把村民“进地硬化路、收菜就上车”的美好愿望变成现实;在村庄荒地上发展温室大棚、坑塘养殖和光伏发电,村集体总收入增加近20万元……通过两年的驻村工作,杨士武让双庙于村变成了邻村羡慕的市级文明村。
言行合一爱岗敬业传递正能量“自己做得让人服气,讲党课才有底气。”杨士武严格要求自己,他执着基层宣讲,用火一般的热情传播党的理论。“只有自己做到了,群众才会真听、真懂、真信。”杨士武说。
他立足本职工作,秉持着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既有恒劲,又使巧劲,在教学科研一线汲取大众营养,甘愿坐冷板凳,刻苦钻研理论,在知行合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下功夫,树立起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讲师团年轻的教师说:“杨团长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人生的引路人。”
披荆斩棘一路前行,杨士武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收获光荣与梦想。他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基层优秀理论宣讲员”、讲师团系统先进宣讲个人,2019年被评为聊城市第七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杨士武一步一个脚印,唱响了时代主旋律,谱写出动人的爱岗敬业“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