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蔬菜销售有没有受到疫情影响?”“村里今年准备新建一批蔬菜大棚,现在还来得及吗?”“西葫芦价格稳定吗?”……7月14日下午,茌平区冯官屯镇业屯村“王老三”家里,一场大棚蔬菜产业“问诊会”正在进行。
冯官屯镇党委委员张子洋、业屯村党支部书记王震和“王老三”一起认真讨论,就今年业屯村进一步壮大大棚蔬菜产业规模的有关事项进行研究。
王登华在家排行老三,邻里称他“王老三”。王登华从事蔬菜销售工作30余年,在北京、济南等地拥有稳定的销售网络。2015年开始,他返乡创业,成立了保华菌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带动业屯村、三楼村发展了50多座蔬菜大棚。村民们跟着他种西葫芦,从种到销都不用发愁,每座大棚一年稳赚七八万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今年以来,冯官屯镇党委、政府依托业屯村和三楼村大棚蔬菜产业的良好基础,积极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以此推动全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
7月10日,业屯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茌平区绿通果蔬种植合作社。合作社计划流转土地10公顷,新建26座蔬菜大棚。“建大棚的消息传出后,村民们报名十分踊跃。仅两天时间就有20多名村民报名。”王震介绍说,村民建大棚的热情高涨,给村党支部造成了一定压力。“必须考虑好各个环节,一定不能让老百姓的钱打水漂!”这几天,王震一有空就往王登华家里跑,请这位“蔬菜大王”对村里大棚蔬菜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受疫情影响,今年西葫芦价格降了,平均每公斤2元钱。”王登华给大家算了笔账,“西葫芦最大的优势就是产量高,最低亩产也能达到1.5万公斤。就算价格降到每公斤一元钱,一亩地还能收入15000元呢……”
王登华的一席话让王震吃了“定心丸”。“通知报名的村民,明天上午九点到村委会办公室开会。咱们请茌平农商银行的经理给大家讲讲贷款的事……”“问诊会”后,王震立即给村干部打电话,安排了相关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