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近期,高新区启动“鲁西化工集团‘园区废水零排放’”“韩集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小湄河高新区段水质提升”三大治水工程,确保辖区水质稳步提升。
鲁西化工集团“园区废水零排放项目”
2019年4月建成投运
7月25日,鲁西化工集团“废水零排放车间”内,处理装置中传出“哗哗”的流水声。
“我们的废水零排放装置24小时工作,每小时处理废水1800m。这个技术,在同行业内绝对是首例。”介绍起园区的“废水零排放项目”,集团安全环保部科长郭文勇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
自2016年起,鲁西化工集团陆续投资9亿元,建起了这处占地2万平方米的“废水零排放车间”。
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设计处理能力600m
/h,主要处理化学水、浓盐水和树脂再生水,于2017年4月投入运行。二期设计处理能力1200m /h,主要处理循环水、排污水和污水处理生化水,于2019年5月投入运行。
对于为何要在鲁西化工集团内,建设“废水零排放车间”,聊城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李钊作了解释:“赵牛河的源头在鲁西化工集团内,园区排出的废水进入河道,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减少对赵牛河水质的影响,不向河道内排放废水是最好的方式。目前,鲁西化工集团废水排放量为1800m /h,经“废水零排放装置”处理后,可循环利用1000m
/h,真正实现了向赵牛河“零排放”的目标。
从2019年鲁西化工集团不再向赵牛河排放废水至今,这条河的水质有了明显提升。“水清了,臭味没了,鱼儿也回来了。”郭文勇用13个字概括了赵牛河这一年的变化。工作之余,他也会约上两三个好友来此钓鱼。
韩集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
8月15日建设完成
7月26日,高新区韩集镇污水处理厂内,工人们汗流浃背,正在赶工程进度。“这个工程建设完成后,能将污水处理能力由原来的300m /d提升到1000m /d。”张磊
挂在嘴边的“这个工程”,是今年5
月29日高新区开工建设的韩集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他是这个工程的负责人。
韩集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总投资1016.22万元,占地1.3公顷,湿地设计总处理规模为1000m /d。该项目由潜流地段、河廊湿地地段、道路及休息广场等景观设施地段三部分组成,预计8月15日完工。
“开工建设前,这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规模只有300m
/d。随着夏季人们用水量和降雨增多,污水处理厂承受不了,有些不合格的水就直接排到了茌新河内,对环境造成了影响。”李钊道出了该工程实施的原因。
截至目前,该工程潜流地段已完成主体进水渠、出水渠、中间挡墙的浇筑和地板的素土夯实、新增的护坡工程及雨水集污池的建设、主体填料的填充等,项目进度完成90%。剩余水草种植工作与河廊湿地同时施工建设。
韩集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完工后,不仅能提升这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还能使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并削减污染物排放量COD(化学需氧量)7.3吨/年,氮氨2.19吨/年。
小湄河高新区段水质提升工程7月30日开工建设
7月30日,小湄河高新区段水质提升工程开工建设。
“从这往南1000米,是咱们水质提升工程治理的范围。”李钊站在黄河路与小湄河相交的桥面上,指着小湄河湿地公园的方向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可以清楚地看到水面上漂浮的水藻以及微风吹过水面泛起的涟漪。
今年年初,高新区投资800万元,实施小湄河高新区段水质提升工程。小湄河在高新区辖区内长1400米,该工程治理范围为其中1000米,河道总宽度约40米,总治理面积40000平方米,总体设计为河廊生态处理区。
小湄河高新区段水质提升工程主要包括河岸橡胶坝建设,驳岸带挺水植物、河中生物岛栅、活性纳米仿生水草种植等内容。该工程于7月30日开工建设,计划工期为45天。
对于实施小湄河高新区段水质提升工程的原因,李钊解释:“小湄河水质不稳定,一个月中总有那么几个时段超标。在河两岸建设橡胶坝,能增加水量,河中种植水草能增加河水的自净能力,确保小湄河水质稳定达标。”
小湄河是高新区一条重要的景观河,其水质的好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该工程完工后,预期使小湄河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3)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年削减COD3.65吨、氨氮1.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