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古城古迹看新景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8-05 14:54:05

  200多年前,这里是郑板桥任县令的范县县城。49岁的他,在这里躬耕陇亩,做客农家,心系民生疾苦。

  200多年后,这里是古城镇镇政府驻地。扶贫攻坚开展得如火如荼,产业兴盛,百姓安居。

  近日,记者来到莘县古城镇,寻访200多年前的板桥先生足迹,来一场“邂逅”板桥先生之旅。一

  “春雨长堤行麦垄,秋风古庙问瓜田。

  村农留醉归来晚,灯火千家望不眠。”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范县任上所作。200多年前,他多次走过的长堤就是现在的金堤。如今,漫步金堤河畔,绿草如茵,水岸边,荷花亭亭玉立,荷叶田田如盖,沿着蜿蜒的河堤蔓向天际。

  曾经的金堤河片区人均耕地少,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但大自然却给予这里最独特的馈赠——滩区面积大,水资源丰富。经过多次调研、观摩学习、专家论证,古城镇党委、政府决定充分利用金堤河南岸滩地这一优势资源,打造集莲藕种植、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千亩生态观光带。每亩藕池可收获近3000公斤藕,除去人工等费用,每亩藕池年净收益达6000元。通过“产业+滩地”的发展方式助力脱贫攻坚,成为金堤河片区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

  和河中莲藕产业相呼应的还有堤岸边成片的钢架式高标准冬暖式大棚和大拱棚。古城镇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林果、露地菜等蔬果种植产业,进一步抓好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提高运营质量,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目前,该镇投入扶贫资金1940万元,企业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钢架式高标准冬暖式大棚、大拱棚300多座,贫困群众可以采取分期购买、租种、到基地务工、固定分红4种方式获取收益。

  产业兴,带民富。如今,古城镇产业项目遍地开花:光伏项目18个,大棚项目34个(共建设冬暖式大棚73个、拱棚23个),恒温库项目1个,蔬菜分拣包装中心1个……

  板桥先生也许不会想到,200多年后,长堤内的荷香依旧,堤外的世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的是致富方式,不变的是为民情怀。二

  “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和气又包容。

  老夫去后相思切,但愿人安与年丰。”

  这是郑板桥赴任潍县后写给范县百姓的诗。“和气”“包容”是其对范县百姓的评价。而今,古城百姓依然相辅相助,古风可见。

  “一排篱笆十根桩,一家有难大家帮”,邻里之间,遇到大事小情,你来我往,彼此伸把手帮个忙,既是帮他人,也是帮自己。古城镇的“邻里互助”扶贫模式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

  赵头村的护理人荣秀英身体健康,但因需要在家照顾身患残疾的老伴和儿子而无法从事其他工作,家庭贫困状况难以改善。被护理人赵希玉患有小儿麻痹症,生活不能自理,非常需要照顾。自从荣秀英当上“邻里互助”护理员以来,每天都去赵希玉家里照料他的生活,两家人的生活通过“邻里互助”都有了质的提升。

  在古城镇,像这样通过“邻里互助”解决贫中之贫的例子还有很多。早在2017年,为切实减轻因病致贫群众生活负担,古城镇率先开展了“邻里互助护理”模式试点,蹚出了一条帮扶半失能人员、残疾贫困群众的新路子。该模式获得了国家扶贫部门、残联部门认可,国家残联、外省扶贫单位等多次来古城镇观摩。为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特殊群体,该镇建设了莘县第一个精准扶贫集中供养中心,对他们实行托底供养。如今,古城镇的19个贫困村已全部摘帽,贫困户也全部脱贫,现有脱贫不脱政策贫困户674户1314人。

  三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在山东为官十二载,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始终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

  如今的古城镇,俯身公仆比比皆是。他们在带领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路上奋力奔跑。

  尤亚楠,2018年大学毕业后便工作在古城镇这片大地的选调生,每天奔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从省级重点贫困村贾庄村到今年新到任的孙庄村,处处有她忙碌的身影。“楠楠在哪儿呢,来家里吃饭吧?”在贫困户贾雨香老人心里,送医送药、跑前跑后、事无巨细、天天来她家的这个小姑娘就是“亲闺女”。

  多年从事党建工作的岳修峰,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每到一户贫困户家走访,都认真填写帮扶日志、扶贫档案,了解贫困户的困难并及时解决。李麦荣是岳修峰帮扶的一名贫困群众,其丈夫和儿子相继去世,两个女儿远嫁云南。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岳修峰多方打听联系到她女儿,劝她们多给老人打电话,免得让母亲担忧。李麦荣感慨地说:“我已经把修峰当成了我的亲人!”

  ……

  在古城镇,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生活饶有兴致,百姓安居乐业。这不正是板桥先生的平生夙愿吗?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