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在聊城市教体局联合市扶贫办举办的扶贫产品进校园签约仪式上,聊城一中等10家学校和近40家扶贫产品生产企业签订供销合同,学校食堂将优先选用本地扶贫产品企业的米、油、蔬菜、水果、蛋肉、家禽、家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同时鼓励学校教师积极推广、购买扶贫产品。“通过重点学校的示范带动,将把消费扶贫工作推进到全市的每一所学校。”市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我市积极应对疫情对农产品流通影响,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积极搭建扶贫产品营销平台,进一步拓展扶贫产品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打造消费扶贫新亮点,促进产销双赢、群众增收。
只有好产品,才能有好口碑。我市在增加消费扶贫产品品种、提升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向社会公开发布扶贫产品目录,对涉及11个县市区、49家市场主体的135种产品进行了集中认定,涵盖了蔬菜、水果、禽畜肉蛋、农副加工、生活用品等各类产品,均符合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带贫成效真实。
在亿沣超市消费扶贫产品专区,蔬菜、本地土特产品摆满了货贺。“这里的蔬菜由基地直供,品种多又新鲜,价格还实惠。”经常在这里买菜的市民孙军说。亿沣超市作为扶贫消费合作单位,派出专门采购队伍亲赴商品产地,对商品的生产过程和安全资质进行严格把控,同时为消费扶贫单位集中采购提供送货便利和优惠,在各大销售卖场开设“聊城消费扶贫产品专区”,供市民选购。
我市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商对接,推进大型商超等设立扶贫农产品专区专柜。截至目前,全市大型商场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市场主体设立扶贫产品销售专柜50多个。开展扶贫产品进医院、进学校、进社区活动,采取以购代扶、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动员社会各界采购、推销贫困村产品。
线上线下融合消费。茌平、阳谷、东阿、冠县、莘县等5个具备条件的电商产业园设置了扶贫产品专柜;莘县建设了京东“聊城扶贫馆”,设立了扶贫产品专区,7月11日、7月18日开展了两次消费扶贫直播活动,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茌平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在“海融商城”微信小程序及“宏大海融商城”APP上设立了扶贫专区,对扶贫产品进行展示、宣传、销售;高新区搭建了“拼果社区团”平台,主要销售许营曹庄芹菜、西瓜,莘县甜瓜、芝麻糊、鸡米花等系列产品,截至目前已销售1820份6300公斤,销售额53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