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带着全县干部群众的期望,莘县高铁新城建设综合素质提升班的31名学员结束了在山东建筑大学的集中学习,第一时间奔赴高铁新城建设最前线。“听李永福教授的讲解后,我算是明白啥叫‘EPC’了。这种‘交钥匙承包’的方式非常适合莘县高铁新城建设。”经过1个月的封闭学习后,学员赵志飞表示。
今年上半年,莘县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集中力量破解了土地制约、资本瓶颈和体制不畅三大难题,搬走了掣肘的“三座大山”,使鲁西种苗谷建设、农产品品牌打造、高铁新城建设、双招双引等重点工作进入快车道。
8月3日,位于莘县北环的原中通巨龙新能源厂区内,年产100万吨的镀铝锌硅项目生产线正在加紧调试,工作人员正在为项目月底投产做准备。距离镀铝锌硅项目不远的原天水化工公司,则被利盛达整体收购,其厂址将用于建设速冻餐饮食材加工项目。
镀铝锌硅、利盛达、金杜食品……一大批项目因莘县的“僵尸企业”盘活政策而快速落地。利盛达项目负责人孙申岩介绍:“快速盘活‘僵尸企业’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项目投产后,企业年营业收入能达到5亿元,增加就业岗位500个。”上半年,莘县为盘活闲置的土地资源实施了“腾笼换鸟”的措施,专门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了2000万元的专项收储周转资金,用于收储暂时无人接手的“僵尸企业”资产。目前,莘县通过开展“僵尸企业”出清和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工作,成功处置“僵尸企业”14家,盘活土地79.2公顷;完成土地摘牌87.5公顷,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是项目建设最宝贵的资源。2019年年底至今,莘县汇聚全县力量,围绕破解土地制约挥出了一套强力的“组合拳”:用时98天完成了“两河拆违”任务;用时89天解决了历时10年之久的土地增减挂钩难题;用时115天实现了莘县化工产业园敏感点10个村庄的搬迁清零;用时70天完成了高铁新城片区19个村庄开发改造。
一个个看似单薄的数字背后,是莘县党员干部的倾力付出,折射出该县人民群众对加快发展的期盼。
资本瓶颈:干部“三争”不得闲
“三争”赢得发展空间,啥是“三争”?莘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广福给出了具体解释: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如今,莘县各镇街、县直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忙碌在“三争”一线上。以县卫生健康局为例,近期,该局争取到两项政策:一是跻身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能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二是成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能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减轻群众负担……
近日,莘县发改局为3家棉纺织企业争取棉花进口关税配额1719吨。“按照目前进口棉花市场价格,共计为企业节省资金约172万元,将有力促进企业发展。”张广福说,政策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项目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动力”,资金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上半年,莘县抢抓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对冲疫情逆周期操作的重大机遇,全力以赴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成效明显。
上半年,在争政策方面,莘县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等部门向上级争取了12项发展优惠政策。在争项目方面,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等单位积极策划申报,8个项目纳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在争资金方面,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古云镇等单位累计争取资金33.78亿元,县发改局等部门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1个,获批资金81.65亿元。县委常委、副县长解志超介绍,莘县认真落实金融机构支持复工复产各项政策,开展了首贷培植、金融辅导员等工作,累计为73家企业解决资金3.67亿元。
体制不畅:敲响发展“定音鼓”
签约微快点科技公司莘县运营中心项目、华东建工集团莘县分公司项目,与赛迪、企政通、谷川联行签定合作协议,莘县招商服务有限公司交出了上半年的“成绩单”。
莘县为创新招商工作体制而组建的专业招商公司效率颇高。莘县商务局局长张妍介绍,上半年莘县招商服务有限公司参与组织深圳、上海、常州等地招商活动,分别赴深圳、上海、广州、北京、南京、徐州、济南等地对接企业30余家,接待来访客商40余人次,对接高层次人才6人,洽谈项目20余个。凭借该县的双招双引优惠政策三个“黄金十条”,以及“1+N”重大招商项目会商决策机制和重大招商项目专家评审机制,构建了从项目信息搜集、洽谈签约到项目落地的全程闭环服务体系。上半年,莘县签约项目11个,实际到位资金14.58亿元。
为理顺园区体制,莘县率先启动改革步伐,推行“党工委(管委会)+”管理模式,全面下放行政审批权限。该县还探索实施了“交房即办证”“一业一证”等首创改革,落实“接诉即办”“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企业家营商环境监督员”等制度,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战鼓催征急,号角励争先。当下的莘县,正全力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