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杨本凯的赔本买卖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8-11 16:52:44

 

 

  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有不少“能人”带着资金、技术,回乡参与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其中,有没有“赔本”的?有!冠县柳林镇大杨庄村的杨本凯,就是其中一位。

  2016年,29岁的杨本凯放弃了济南舒适的生活回到大杨庄村,想带着村民种大棚增收。然而,大杨庄村村民世代以种粮食为生,这些种粮“老把式”不买“大棚”的账。怎么才能让大家知道种大棚的好处、加入进来呢?杨本凯一户一户地动员:“我跟大家一样,都没有种过大棚,本领不强心里慌啊!可是不踏出第一步,到啥时候咱也不会种啊!”为吸引乡亲参与,杨本凯投资500万元建了30座大棚,和首批参与种植的15户农户平分利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虽然当年种植了高品质的黄瓜、西红柿,但是由于不了解行情,碰上西红柿的价格大幅“跳水”,杨本凯投资的500万元一下子打了水漂,赔本儿了。

  不能第一年就让村民灰心!以后还咋带着大家干啊。杨本凯狠了狠心,想尽办法东借西凑,还是保证了种植户当年的劳动收入。

  第二年,杨本凯和种植户在大棚里种植了芹菜和香瓜。为确保既有“好收成”又有“好收入”,杨本凯只身下闽粤,提前联系客户,畅通了销路,当年大棚种植户人均收入增加到2万元。第3年,种植的是香瓜,赶上了好行情,种植户们人均收入破6万元。

  “现在村里人都抢着种大棚,但是需要摇号。”杨本凯得意地和记者说起“种大棚摇号”的故事。去年和今年,大棚种植户的收益稳中有增,这也吸引了更多村民投身到设施农业生产中来,但因大棚数量有限,只能通过摇号决定由谁来种。目前,杨本凯在大杨庄村共兴建冬暖式大棚66个,第一批种大棚的15户“功臣”不光继续享受收益,而且成了技术顾问。

  目前,杨本凯正致力于家庭农场和就业工场“两场同建”项目,他把现代农业项目当成自己的事业,把乡村振兴当成自己的使命。今年,大杨庄又修了高标准村路,建设了别墅式的村党支部办公场所……从设施农业到村办企业,从合作社到家庭农场,如今的大杨庄村,无一不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新景象。在杨本凯的带领下,村民们心里对美丽乡村的憧憬,正在通过自己的双手转化为现实。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