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量身定制,让贫困户捧牢“饭碗”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8-11 16:58:02

  8月7日清晨,天刚擦亮,高唐县城区光明路和东兴路交叉路口早已被打扫干净,柏油路面一尘不染。“瞧见了吧,这全是俺的劳动成果。”刚做完路面保洁的杜兴中,喘着粗气,站在路边,一手拿扫帚,一手拍胸脯,满脸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今年67岁的杜兴中是高唐县人和街道吕寨村的一名贫困群众,家庭的困窘几乎让他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自卑的心理更让他变得寡言少语。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杜兴中老人的特殊情况引起了扶贫干部的特别关注。入户走访时,扶贫干部意识到,在确保老人脱贫的同时,一定要让他走出家门,主动融入社会大家庭。随后,结合杜兴中老人的身体状况,人和街道将老人推荐到东城保洁公司上班,打扫街道卫生。老人在工作中收获了喜悦,重拾信心。

  “在家门口上班,活儿也不累,不仅每月能挣800多元钱,还能获得陌生人的点赞。”现在,每天只要穿上橘黄色的马甲,杜兴中老人浑身就来了精神,打心眼里感觉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如今,在人和街道,像杜兴中老人这样,手捧“饭碗”,变身“月薪族”,过上幸福生活的贫困群众并不少见,他们在工作中实现了自身价值,收获了尊严。

  人无业不立,人无业不安。只要就业稳,收入就能增,脱贫才更有底气。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人和街道从过去单纯的“送钱、送物、送粮”,变为“量身定制”就业岗位,受到辖区贫困户一致好评。人和街道扶贫办主任陈洪霞介绍,为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人和街道创新帮困模式,依据前期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地摸排走访的情况,按照因人施策、精准滴灌的原则,并结合辖区相关企业用工需求,构建起了企业与街道精准对接的就业渠道,努力帮助有就业能力的贫困群众获得工作机会。

  “从衣领开始,肩头、袖口、前后门襟,双手捋到底,眼睛顺着针脚走,看见线头就剪掉。”人和街道卢田村贫困户熊玉美,念起自编的针线活口诀,乐得两眼都眯成了一道缝。年逾古稀的熊玉美是一名残疾人,身体和年龄的不利因素,让她的脱贫“摘帽”之路走得相当艰辛。当人和街道扶贫干部了解到老人会针线活手艺后,就安排其到家门口的服装代加工点上班。“这可是一份好差事,活儿不仅不累,每月还能有500多元钱的收入。”对于自己的新岗位,熊玉美十分满意,乐得合不拢嘴。

  与熊玉美老人不同,刚到不惑之年的董楼村贫困户董善勇,则被扶贫干部“分配”到辖区嘉利粉体材料有限公司上班。董善勇从家到公司只需要10分钟,每个月能拿2000多元的工资。“这份新工作不仅让俺结束了常年在外漂泊的生活,还帮助全家顺利摘掉了贫困帽。”董善勇喜滋滋地说。

  砥砺扎实过硬作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贫困户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要独立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是非常困难的,这个时候,他们特别需要政府的帮扶。”人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钦龙说,今年以来,人和街道通过对各个贫困户基本情况的研判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将适合的就业信息纳入就业数据库,并通过大数据比对,提高职业和人员的匹配度,真正做到了“量身定制”就业岗位。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