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是个收获的季节。前几天,聊城六中2017级7班班主任张坤明收到了班里学生家长送来的三面锦旗:一面送给学校,一面送给7班全体教师,一面送给他本人。“春晖遍泽桃李树,硕果满挂琼瑶枝。”送给7班全体教师的锦旗上这样写道。
家长们缘何给老师和学校送锦旗?聊城六中副校长高强的一席话,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六中今年的中考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无论是高分学生人数,还是整体学生的平均分,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看到孩子在六中教师的培养下取得了优异成绩,家长们自发组织起来,向老师和学校表达发感激之情。一声“老师,谢谢你们!”的背后,是无数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老师们的亲和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7班毕业生杨正聪是聊城六中的骄傲,今年中考,他以全校最高分753.5分的成绩考上了聊城一中老校。然而,在此之前,他曾一度因模考成绩不理想而压力过大。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坤明主动当起了“心理咨询师”,通过微信为杨正聪进行辅导,缓解心理压力。“成绩出来后,孩子对张老师非常感激。”杨正聪的妈妈对记者说。
在正聪妈妈看来,把孩子送到六中上学,是她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当初听说六中教学水平高,我就把孩子送了过来。”正聪妈妈说,“刚来的时候,孩子不太适应,成绩也很一般。班主任张老师和其他任课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使他的成绩日益提升。”
杨正聪是张坤明带了3年的学生,在张坤明的印象里,杨正聪个子不高,身体也不强壮,但学习十分刻苦,自律性很强。采访中,张坤明向记者回忆起了前不久发生的一件小事:当时正值麦收季节,正聪家离聊城城区较远,开车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杨正聪的父母早上5点多就把他送到了学校,然而学校要到6点钟以后才开门,杨正聪就自觉地坐在校门口的一块石头上看书。“当时看到这个场景,我就说了一句‘这孩子今年能考第一’没想到,真让我说中了。”张坤明笑着说。
老师们的严厉督促着学生们不断成长
谈起孩子在六中的进步,10班毕业生逯瑞涛的爸爸一度哽咽。“我家孩子刚来的时候就是个问题学生,成绩经常排在班里倒数第一。”瑞涛爸爸激动地说,经过在六中3年的学习,逯瑞涛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了684分的好成绩,是六中报考水城中学的学生中的最高分。
严厉,是瑞涛爸爸对六中老师最深的印象。教师不仅对学生严厉管教,更体现在对待家长上。“孩子的脾气性格,老师比我们家长还了解。”瑞涛爸爸说,“为了孩子的学习,班主任谢老师经常给我打电话,用严厉的语气督促我关心孩子的学习。可以说,没有老师们的严厉,就没有孩子的今天。”
在六中,瑞涛爸爸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家委会主任。3年间,他和其他家委会成员轮流走进课堂,聆听老师们精彩的课程,了解孩子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况。“王老师的王氏教学法,使我家孩子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从入校时的70多分增长到中考时的118分。”如今的瑞涛爸爸对六中老师的教学方法了如指掌,“王老师推崇背诵课本,通过让学生多听、多读、背,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老师们的敬业凝聚成一股强大战斗力
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中说道:“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贾子睿和李一诺是10班的两名女班长,在与班主任老师李晓华的朝夕相处中,她们不仅取得了成绩上的进步,更收获了富贵的人生财富。
子睿爸爸告诉记者,他是东昌府区侯营中学的一名老师,曾经在六中交流学习过一年。正是这一年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六中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战斗力。“孩子刚来的时候在班里是中游水平,经过六中老师的言传身教,孩子的成绩开始稳步提升。今年考了722分,考上了新一中。”子睿爸爸说。
8月2日,一篇名为《风,会记住一朵花的香》的文章悄然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让六中2017级7班的老师们感动不已。文章的作者是一对双胞胎姐妹——7班的郭冰心和郭冰雨,她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回顾了3年来在六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并向每位任课老师表达了感谢。今年,她们分别以750.5分和737.5分的好成绩,回报了母校和老师。
“时间是顽皮的精灵,带走了相伴与相随,却将最美的回忆留下。”正如冰心、冰雨姐妹在文章中所写,虽然六中2017级学生毕业离校了,但他们和六中老师一起奋斗、一起拼搏、一起成功的故事,却留在了彼此的心中。“愿你们乘风破浪,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聊城六中校长荣霞殷切地祝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