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长顺(左)和吴艳萍正在探讨一款衬衫的裁剪方式。
最近,高唐县杨屯镇莘庄村贫困户莘长顺的裁缝铺重新开张,昔日宁静的农家小院又开始热闹起来,慕名前来订做衣服的乡邻络绎不绝。
8月11日,记者走进这处洁净的农家小院,在堂屋西侧的一间瓦房内,摆满了各色布料和彩线,莘长顺正熟练地踩着缝纫机踏板,灵巧地摆弄着手中的灰色布料,不一会儿功夫,一件时尚的男士衬衫就做好了。
40岁出头的莘长顺自幼患有脊髓灰质炎,行走必须靠双拐辅助。年轻时,身残志坚的莘长顺自学了裁缝手艺,对于各种款式的衬衫和裤子,他只要瞄一眼成品,就敢动手裁剪,并且一气呵成,从针线到款式,别人都挑不出毛病,在当地的裁缝圈小有名气。
10多年前,同样肢体残疾的吴艳萍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在学习过程中,与莘长顺摩擦出爱情的火花。不久之后,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二人结为夫妻,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小家庭。为了贴补家用、改善生活,在吴艳萍的提议下,莘长顺专门腾出一间屋子,筹钱购置了一台缝纫设备,开起了裁缝铺。夫妻二人分工协作,这处裁缝铺生意越来越红火,几乎每天都能接到订单。有时为了赶制加急订单,莘长顺得通宵熬夜。
做裁缝活儿原本就是一份苦差事,费力又劳心,这让身体残疾的莘长顺有些吃不消。2018年,常年繁重的劳动击垮了莘长顺的身体,他右臂动脉血管堵塞,经过手术虽然暂时脱离了危险,但他再也无法继续从事裁剪工作。妻子吴艳萍选择全身心照顾莘长顺,经营多年的裁缝铺不得不暂时歇业。
裁缝铺的经营收入几乎是莘长顺家全部的经济来源,关门后整个家庭生活陷入困窘。在之后的入户走访中,杨屯镇扶贫干部了解到莘长顺的家庭情况,随即启动帮扶预案,让莘长顺夫妻二人领上低保、残疾补助、产业分红,样样不少。
“俺的腿虽然行动不便,但还有一双健康的手,总不能干闲着不干事,一直让政府养着。”今年年初,身体恢复正常的莘长顺萌生了重开裁缝铺的想法。在得到吴艳萍的全力支持后,莘长顺找人帮忙将尘封许久的缝纫机抬了出来,检修调试,准备大干一场。闻听莘长顺的裁缝铺又要重新开张了,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并当场下订单,要求量身定做最新款式的衣服。
面对大家提出的“要求”,多年未关注服饰潮流的莘长顺显得有些落伍。于是,他开始上网查找最新服饰潮流信息,对于在鲁西农村地区流行的样式,他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做了详细记录。尤其涉及到农村中老年人的服饰信息,他倍加关注,“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不比城里人差,乡邻对个人着装都非常在意,俺必须把最洋气的款式提供给大家伙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款式再时尚,没有合适的布料,照样无法完美呈现。为了找到物美价廉的布料,每隔一段时间,莘长顺都会拄着双拐搭乘公交车,赶往60多公里外的香江大市场采购。“只要发现不错的布料,俺都会买一些回去,让大家伙儿有更多的挑选空间。”每次采购结束,只要身体允许,莘长顺都会把布料打包,拄着拐杖背回来。莘长顺的“背包行为”在村里传开后,亲朋好友都感觉他太“憨”了,干嘛不花上十几元钱托运。“多一分钱的成本,客户就得多掏一分钱。”质朴的语言将莘长顺的经营之道体现得淋漓尽致。
诚信经营让莘长顺的裁缝铺越开越红火,“时尚”,更成为这处身藏农家院里的裁缝铺的代名词,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满意的服装款式。
如今,莘长顺的裁缝铺火了,他也顺利摘帽脱贫,成为当地的“脱贫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