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总时长近4个小时,点击量总数超20万,单个视频播放量超10万……在学生与家长的轮番点赞中,2020年水城名生成才报告会成功落下帷幕。8月21日,由聊城日报社主办,聊城赢泓教育培训学校、聊城三陶教育、聊城新育才教育培训学校、聊城哈孚教育培训学校等单位协办的水城名生报告会于线上、线下同步开播。我市中考优秀学生和北大学子,以及他们的父母、班主任现身说法,为学生、家长分享成功经验,以“前浪”之力,助“后浪”扬帆行进。
对话榜样,交流经验共提升
“来值了,来值了!”虽然知道后期会有报告会回放,但市民王平平还是坚持用手机录下了全程,“这是我们和中高考优秀学子距离最‘近’的一刻,他们所讲的每一条学习经验都值得我们用心揣摩。”“众星云集”是不少家长在聆听此次报告会时的感受。为期三天的报告会,邀请了3位我市今年考入北大的优秀高中毕业生、3位在2020年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初中毕业生,以及陪伴他们成才、成长的家长和班主任共同上台分享经验,交流心得。“‘收获=效率×时间’‘成功=目标+计划’是我高中阶段总结的最核心的两个学习方法公式,一天24小时,这对于每个同学都是公平的,提高学习效率,正确制定目标,方能事半功倍。”报告会现场,在今年高考中取得681分高分、已被北京大学录取的聊城一中毕业生朱荣祎,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倾囊相授。而阳谷一中毕业生、在高考中考取得691分高分的北大准学子党万豪,结合自身实际经历,从备考心态上给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建议:“没有谁的学习过程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困难,但是不到最后时刻,谁都不知道结果是什么,也不能随便就放弃。”党万豪认为,高三后期实际上就是一场心态的较量,既要适度紧张,也要学会放松,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状态。“学习就像是爬山,健康的身体支持你上行,意志和努力可以让你跟上别人,好的方法和策略可以让你爬得更快,他人的指导与帮助则可以让你爬得更高。”在今年中考中取得764.5分、已被聊城一中录取的文轩中学毕业生白家旭,虽然年纪尚小,但毫不怯场,“此次报告会不仅是一次经验分享,更是对我自身的历练。在高中阶段,我也会再接再厉,创造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家校合力,共助学子成才成长
“家,对孩子来说是最温暖的地方;学校,对孩子来说是最快乐的地方。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孩子就可以既快乐又安全地成长。”报告会现场,中考优秀学子孔荧荧的班主任、阳谷县实验中学教师邵孟元这样说道。除了了解优秀学生的学习之道,求取孩子成长路上的“陪学经”,也是不少家长在收听报告会时的目标之一。“的确,随着孩子长大,他的独立性更强,带给父母越来越多的考验。这时,我们更应该学会观察,学会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孩子情绪的变化,学会做一个会听、会看、少说的父母。”谈及如何当好家长这一角色,北大准学子杨智超的父亲如是说。在报告会现场,白家旭的母亲也毫不吝啬地将自己与孩子共同进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孩子学的时候我也跟着学。比如,以前孩子的数学学科有点弱,我会专门与他一块儿查缺补漏,找一些经典的题目,共同研究、一起攻克。日积月累,孩子的进步越来越明显。这次中考中,他的数学就得了满分。”“此次报告会,对孩子是学习方法的启迪,对我们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启发。”市民姚传达的儿子开学后即将升入初三。姚传达表示,开学之后,自己在监督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鞭策自己和孩子同成长,共进步,“家长的陪伴与鼓励,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前进动力。”“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只要家长和老师懂得倾听、理解、鼓励,便能激发孩子内在的潜力,引领他们走向正轨。”党万豪的老师、阳谷一中高三年级主任刘耀勇这样说道。
融媒传播,全力讲好名生故事
“去年我在现场听了一次聊城日报社主办的名生报告会,真是受益匪浅。今年,我又带着孩子来‘取经’了。”市民曹莹莹的女儿在东昌府区东关民族小学上五年级。两次报告会听下来,曹莹莹表示,自己学到了很多育儿道理,也了解了不少家庭教育技巧。市民刘伟是第一次听水城名生成才报告会。与曹莹莹不同,他是通过新华社现场云平台,在线上全程观看了报告会,“我当时是通过公众号了解到这个活动的,打开手机,就能听到这么多名生、名师、名家长轮番为我们分享经验,真是受益良多!”谈及这次直播的观看体验,刘伟为直播的工作人员点赞:“报告会全程直播,画面十分流畅,后期还会生成高清回放,与现场观看并没有很大差距。”“今年是聊城日报社举办的第四届水城名生成才报告会,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线上、线下上双模式并行,图文、视频多媒介结合这种方式。”聊城日报社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借助微信公众号、新华社现场云等多个平台,通过视频、图文直播、深度报道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为观众呈现报告会全程,带领学生、家长了解名生成才的“他山之玉”。“成功绝非偶然,优秀更是不易。名生的背后是他个人的努力与付出,但也离不开家庭及学校的支持与帮助。”聊城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马培忠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希望此次交流活动,能成就更多人才,助力我市更多学子走进理想学府,点燃更多家庭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