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精彩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8-26 15:22:32

  在莘县人民法院,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曾经是军人,赤胆忠心,保家卫国;如今脱下军装,穿上法袍,继续保持和发扬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躬耕”于三尺法台。莘县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员刘希亭同志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他虽然不是掌握裁判权的法官,但是在服务审判工作的舞台上兢兢业业,把平凡的工作做得出彩。莘县人民法院每年结案均在1万件左右,每年前来查阅利用档案群众达上千人次。由于刘希亭出色的工作成绩,莘县法院档案室被省档案局授予“特级档案室”称号。

  1999年10月,穿了20年军装的刘希亭转业至莘县人民法院,被分配到妹冢法庭。在他眼中,法院就是延续梦想、燃烧激情的“第二军营”。刚开始,对很多工作不了解不熟悉,但刘希亭认真学习,积极迎接挑战,欣然接受各种工作任务,很快就熟悉了法庭各项工作。从内勤、法庭记录、送达法律文书到调解案件,他都做得十分认真。对待当事人,他总是满怀热心、诚心、耐心,尽最大努力为当事人排忧解难。

  有一年夏天,有个原告起诉被欠打井款的案子,被告有十几个人,欠款时间也有一年多。因原告家里有人患病用钱,不得已起诉。刘希亭了解到原告的困难情况后,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原告立了案。立案的当天中午,刘希亭和法庭的另一名干警冒着高温去给各被告送达法律文书。在距离被告所在村庄还有几里地远的地方,有一条灌溉的水沟挡住了去路,车无法前行,而开车去该村只有这一条路。同去的干警说:“要不明天等人家浇完水,平了水沟再来吧。”刘希亭说:“原告现在等着用钱给家人治病,我们应该尽快帮他们送达。再说这么热的天,中午一般村民都在家休息,好找人,咱们走着过去吧。”于是,两个人步行赶往被告所在的村庄。赶到该村时,两人的制服已被汗水湿透。他们来不及休息,接着在村里来回寻找各被告的住处,向他们送达了法律文书,并就欠款一事进行了调解。各被告感叹说,“想不到法庭的人这么能吃苦,这么热的天你们还出来工作,冲你们这工作劲头,我们这几天就把钱凑齐送到法庭,不用你们再跑了”。两天后,各被告果真把欠原告的钱送到了法庭。

  在法庭工作了7年之后,刘希亭被调到莘县人民法院综合办公室负责档案工作至今。当一起案件最终结案后,都会形成一本本整齐的卷宗。刘希亭的工作就是每天将所有卷宗统一编号放进档案室,或者是根据工作需要将已归档的卷宗、文件调出查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如一。

  档案管理工作虽然看似简单,实则工作量很大,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尤其是近几年,莘县人民法院每年结案均在1万件左右,而负责档案的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初到档案室的刘希亭从头开始,苦学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了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很短时间内就熟悉了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随着全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需要查阅利用档案的事情越来越多,在莘县,每年前来查阅利用档案的群众达1000人次以上。刘希亭在严格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积极为前来查询档案的群众服好务,注重提高服务质效。每当看到来访者带着企盼的眼光而来,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去时,刘希亭总会为自己的工作给他人带来帮助而露出欣慰的笑容。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