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冠县东范庄村的村民们很是高兴,因为村里更换了一批破损垃圾桶,村内的环境又恢复了往日的干净整洁。
几日前,村里部分垃圾桶损坏,厨余垃圾腐败后从桶底漏出,味道异常难闻。冠县人大代表孙天勇、绳红青在烟庄街道人大工作室接待到访群众时,东范庄村村民反映了这一问题。了解情况后,他们迅速联系社区管理人员更换了垃圾桶,并督促相关人员加强巡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冠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深入推进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工作室建设,创新人大常委会联系基层人大机制,实施“连片结网”工程,搭建人大代表活动网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上联下达作用,及时传递党的声音,倾听社情民意着力解决难题。
“我们街道人大代表工作室做到了办公场所、驻室代表、管理人员的‘三个落实’”。烟庄街道人大主席许明国介绍。走进烟庄街道人大代表工作室,代表专栏格外醒目,工作制度、接待选民记录簿、书籍资料等一应俱全。人大代表活动室是代表履职的重要阵地,在建设中,县人大严格按照“六个一”规划,在每个乡镇(街道)规范化建设人大代表工作室。目前,该县共建成乡镇级人大代表工作室18个、社区级工作室62个。
小小的代表工作室就是老百姓“家门口的红色学堂”,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与党的声音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准确及时传播党的政策主张。在此基础上,当地千名代表全员驻室履职,提前公布自己的身份,实行首问负责制。第一个驻室接待群众的代表全程负责,按照受理登记、跟进落实、反馈评议等程序,动态跟踪、直至办结。今年5月份以来,冠县各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工作室共服务群众380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90多条,解决实际问题60余件。
“人大代表工作室为代表们履职提供了制度化、长效化的工作平台,居民也越来越认可人大代表的作用。”冠县人大代表李正伟说。接下来,冠县人大将持续推进工作室建设工作,将“千名代表听民声,万户民声一键通”的特色品牌,打造得更丰富、更过硬、更响亮,让人大代表履行好职责,尽好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