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生命。”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是一种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唯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才能重获健康。
近日,聊城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功救治了一名由乡镇卫生院转院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入院到顺利疏通冠脉闭塞处仅用时63分钟!此次抢救,再次证明了建立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的重要意义。
情况危急,患者突发急性心梗
8月14日,上午10时38分,东昌府区梁水镇中心卫生院突然出现了惊险一幕。“武大夫,麻烦赶紧看一下这个心电图!”中医科大夫高磊走进诊室,向在此帮扶的聊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武蕾递上一张心电图,紧随其后的是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只见该患者额头上满是汗珠。
看完心电图后,武蕾迅速给病人测量血压,询问患者的症状,并做出了“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职业的本能让武蕾立即寻找患者亲属的身影,可患者是从湖北来聊打工人员,没有家属陪同。
武蕾迅速拨打患者儿子的电话,得到患者儿子的口头知情同意后,第一时间拨通120急救电话及聊城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一键启动电话,并将患者的心电图和相关信息上传到胸痛中心微信群。接到信息后,中心每一位在岗的医务人员迅速动身:院前急救部副主任医师肖磊快速协调,医师杜文生随120救护车前去接诊,心内科主治医师潘杰提前在急诊室等候,心内科主任医师黄广勇、刘忠志提前在导管室做手术准备。
争分夺秒,医者为生命奔跑
几分钟后,救护车到达到梁水镇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迅速将患者转运至聊城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到院后,相关医护人员开始奔跑起来,为患者完成核酸检测、抽血化验、办理住院手续、术前谈话及准备、转运至导管室等术前准备,整个流程环环相扣。
最终,在大家争分夺秒的努力下,患者成功脱离危险。在这次生死抢救中,患者从入院到顺利疏通冠脉闭塞处仅用时63分钟。
经过救治,患者的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8月18日,经综合评估,患者转入普通病区。心内科冠脉介入随访中心随访员韩丽金来到病区对患者进行面访,将患者“术后复查明白纸”交给患者,建立随访档案,互加微信好友,将患者拉入“冠脉介入随访患者微信群”。8月21日,患者顺利出院。
“真是感谢大夫们,是你们救了我一命。”出院时,患者感激地说。
多方联手,救治更加高效
这位患者能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离不开我市启动的胸痛中心“全市模式”。
胸痛中心的“全市模式”可有效优化救治流程。这种模式打破了各家医院单独建设胸痛中心的思路,以聊城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为龙头,县级医院胸痛中心为枢纽,疾控中心为指导,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120急救体系全面参与的胸痛疾病筛查与防治网络体系。基层医院收治的患者,可以快速地转运至市级胸痛中心。
在胸痛中心“全市模式”下,通过物联网手段可实现胸痛病人救治全流程信息(诊断、治疗以及时间点)的实时记录及互通互传(包括各级医院以及120系统),做到真正的全市覆盖、数据共享。另外,当患者入院后,通过推动急性病多学科(MDT)诊疗模式,使得各科室在最快时间内为患者制订科学的救治方案。患者入院后,医院会最大程度优化检查、救治等流程,让患者赢得抢救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