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茌平区韩屯镇米庄村一场“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中,北孟村村民周春芬演唱的京剧《春闺梦》选段令现场观众连连喝彩。
当天,有1500多名群众来米庄村看戏。“白天,区剧团演员表演的《桃花庵》《皇宫疑案》等节目个个精彩;晚上,咱群众演员表演的节目也不落下风啊!”一天两次“返场”看戏的韩东村村民王玉英言语中充满自豪。
“我们的演出可不比电视里的差,还打了广告呢。”米庄村村民钱述平也是当天的演员之一。她说,这几天,镇文化站为演出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造势,各村戏迷齐聚米庄村,争着上台表演。
平时观看演出,群众只有坐在台下听戏的份儿,没想到这回有机会登台亮相了,大家伙儿在惊喜的同时也在暗暗较劲。他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憋足劲儿要在父老乡亲面前“露一手儿”。“米庄村晚上的综艺演出总共2个小时,我们删串词,加快换场,这才挤上19个节目。”韩屯镇文化站站长梁付梅说,在文化演出活动准备过程中,51个村共报送了100多个节目,海选历时近一个月,“个别落选者还当场哭鼻子呢。”
在今年的“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中,茌平区采取集中采购一批、补贴一批、送戏到村一批“三个一批”的方式,为群众提供多种方式的文艺演出,促进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
“送戏下乡,也要送舞台。”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孙洪锋说,为举办好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该局坚持“两手抓”,演出中既有政府出资采购的精品节目,又有群众自己演出的节目,“这样的‘全民大汇演’,让我们的文化服务由单一输送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使文化演出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我搭台,你唱戏,政府不再唱“独角戏”。茌平区还结合文化馆总分馆和文化志愿者团队,为群众定制“合身”的文化服务,让自发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找到舞台,满足群众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文化需求,促进了乡村文艺队伍的发展壮大,实现了文化服务的良性供需对接。截至目前,茌平区“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共演出110场,参与的群众演员达4000多人次,现场观众约8万人次,带活了一大批民间文艺表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