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天气晴好,在位于东昌府区梁水镇镇杨庄村的立海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内,35栋蓝顶白墙的鸭舍整齐地排列着。这35栋鸭舍中,有33栋肉鸭立体养殖及鸭舍保温降温设备,属于设备租赁扶贫产业项目。示范园门口的4块标识牌介绍了扶贫产业项目的名称、投资额度、产权归属、帮包科级干部以及资产确权清单等详细内容。
据了解,东昌府区扶贫办利用2018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76.61万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000万元,以区为单位,实施立海肉鸭立体养殖及鸭舍保温降温设备租赁扶贫产业项目,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购置33台相关设备,租赁给立海集团。项目年收益率为10.5%,年收益金额达186.54万元,一次签订12年的租赁合同,所获收益主要用于帮扶全区9600余名建档立卡插花贫困户,实现了对插花贫困户的全覆盖。
示范园负责人陈兴立介绍,示范园于2018年8月投入使用,养殖区约33.33公顷,每个鸭舍宽16.5米、长90米。由于项目采用的是立体养殖模式,土地利用率和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经过雾化消毒之后,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走进鸭舍区。记者发现,每个鸭舍门前都张贴了2张东昌府区扶贫资产标牌,上面标明了资产编号、资金投入、资产管理人等相关信息。在鸭舍旁,有一套名为“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设备,用来降温、升温和保温,四周墙壁上还有6块用来辅助降温的湿帘。
记者进入了19号鸭舍。鸭舍内有5列立体养鸭设备,每一列有3层,共养殖3.5万只肉鸭。“这些鸭子养了33天了,还有5天就可以出栏了。”身着深蓝色工装的养鸭工人秦小慧指着其中一层的鸭子说,这些鸭子学名叫“樱桃谷”白羽肉鸭,具有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抗病力强等优点。这时,秦小慧和另一名同事正准备给鸭子喂食。只见她拿着遥控器轻轻一按,位于每列设备上方的投料航车便从一端往另一端缓缓移动,听到投料声音,鸭子们便“嘎嘎”地叫着,往食槽边聚集。“我喂的是玉米、豆粕等饲料,每天要喂5次。鸭子的采食量很大,一只成年鸭每天进食250克左右,整个厂区一天要用掉130吨饲料。”秦小慧介绍,每一个鸭舍都有一个料塔和航车,全自动投喂,鸭舍内有两个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看投料是否均匀、鸭子生长情况以及设备运行情况。
“每栋鸭舍的养殖数量大约是3.5万只。我们根据天气情况调整养殖密度,夏天养殖密度低,每平方米养十四五只,冬天能养18只,每个鸭舍能养将近5万只肉鸭。”陈兴立介绍,养殖区每年能养8批次,一批次180万只,年出栏肉鸭约1500万只。陈兴立说,立海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目前是全世界单体最大的环保智能化养鸭基地,示范园采用了环保、智能化的肉鸭养殖技术,实现了控温、控湿、控光、供料、供水的智能化运行。在养殖区智能化数字管控中心,通过大屏幕可以观察到每一栋鸭舍的运行情况,还可以观察到鸭子的生长天数、温湿光热指标、用水用料情况。
陈兴立介绍,立海集团构建了从饲料生产、种苗孵化到养殖屠宰、冷藏物流、熟食和调理品加工的肉鸭产业链。“肉鸭长到3公斤左右出栏,我们前天刚刚出栏6个鸭舍的肉鸭,共计19.8万只,全部由立海集团进行分割、加工。”陈兴立说,肉鸭出栏后,鸭舍要空置5天,冲洗、烘干后再进新鸭苗。清理出的鸭粪也全部加工成有机肥,用于种植区的果树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