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4+10”财政流程再造,原来3个工作日才能办理完的事情,如今仅用1个小时;组建了一支服务队,坚持志愿服务13年,把文明、团结、友爱传递给身边的人……
近年来,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市财政局把目标定得更高,把工作做得更实,把文明创建工作融入财政改革、志愿服务、文艺活动等方方面面,千方百计为民服务解难题,锤炼出一支形象好、敢担当、干劲足的财政干部队伍。
流程再造,财政改革促发展
电子票据代替纸质票据,优化财政电子票据在线申领、实时核发流程,变“工厂印制”为“系统传送”;网络通讯代替人工传递,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电子载体代替实物仓储,变“存储实物”为“存储数据”;通过财政服务“三零四一”工作制度实现政策推送“零距离”、普惠政策“零申报”、资金兑现“零跑腿”,实现业务经办“一岗受理”、解决问题“一体并联”、工作落实“一办到底”、自动服务“一图导航”……
“文明是体现一个单位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效果以及文化品位、人员素质、社会形象的综合标志。我们就是要通过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放管服’改革,深化作风整顿、提升服务效能,用服务上的‘新强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东昌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市财政局立足自身职能,刀刃向内,按照“精减环节、缩短时限、减化手续、优化服务”的原则,对现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排查优化,以“4+10”财政流程再造体系,全领域、全过程优化财政服务,破解难点堵点。
“‘4+10’财政流程再造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这项举措很好,省去了繁琐的办事流程,一对一对接,简单又高效。”……今年5月份,市财政局收到95个市直机关单位对市财政局“4+10”财政流程再造“一口对接”工作的反馈,他们认为市财政局流程再造使每项业务流程更加明确、简化、便捷,有利于部门间沟通,方便了财政业务办理,部门总体评价满意率为100%。
近年来,市财政局还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特别是在财政管理和机关内部管理方面,健全完善了党务政务公开、机关事务管理、廉政建设等多项制度,内容涉及公务用车管理、债务管理、基本支出预算管理、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等,不断丰富文明创建工作内涵。
全力抗疫,绿色通道惠民生
104天巡查走访企业30多轮,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为莘县东鲁街道寇庄村村民授信200万元……“接到下派任务时,心里也有些忐忑,毕竟当时疫情防控的形势尚不明朗,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越是危险的时候,就越要冲锋在前。”说这话的是市投融资管理中心副主任孙建,他也是“四进”攻坚行动市派莘县第五工作组组长。3月5日,他们接到指令,下沉到基层防疫一线,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市财政局在抗击疫情中,一手抓防疫服务工作,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迅速开启疫情防控绿色通道,对疫情防控所需经费优先保障、从速拨付,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市财政局联合有关部门紧急下达《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确保各级财政资金用于补助患者救治费用。向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国库科会同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协调市级人行国库和商业银行,开启资金拨付绿色通道,保证及时拨付疫情防控资金;启动全市疫情防控应急救援采购绿色通道,简化采购流程,确保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及时供应,确保疫情防控相关货物、工程和服务质量;紧急出台《关于加强财政库款保障支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将疫情防控资金拨付放在优先保障位置,集中资金,确保把疫情防控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对中央、省及聊城市出台的防控疫情有关经费保障政策补助资金,市财政局及时调度资金予以保障。
疫情防控期间,市财政局还设立了复工达产财政奖励资金、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拨付惠企援企资金2.8亿元,为企业减免社保费约10亿元,提供信贷资金89亿元。2月底,聊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复工;3月底,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外贸外资企业全部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