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唐县固河镇李集村贫困户李风庭口中经常哼唱起小曲。“手头有钱了,买菜、买肉不用翻口袋数毛票了,一掏就是10元钱,能不高兴?”村民的话道出了原委。
李风庭为本村的西红柿大棚管理西红柿幼苗,“俺在大棚里干8个小时,能挣80元!”靠技术鼓起了口袋,李风庭说话声调都高了一截。
李风庭的工作是去年通过政府列出的“脱贫菜单”点的“菜”。用他的话说,这道“菜”挺不错,从去年9月份上岗到现在,已经挣了1.6万元。
政府列“脱贫菜单”,贫困户点“菜”,是固河镇创新推出的精准扶贫模式。这种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在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劳动力情况的基础上,政府列出贫困户能参与、能致富的各种产业模式,并附上相应的扶持政策,供贫困户选择。贫困户点“菜”后,再由扶贫干部“上菜”,指导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李风庭一直想种蔬菜大棚,但建棚成本太高。“脱贫菜单”有一条,说可以提供种菜技术培训,并帮助联系使用人工的大棚,李风庭就通过帮扶人员报了名。技术并不复杂,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向农技员请教,简单培训后,李风庭就上岗了。李风庭勤快、爱学习,管理的蔬菜长势挺好,棚主很满意,薪金定时发放。
李集村贫困户依靠“脱贫菜单”脱贫的有好几个。去年,李延保点了养殖山羊的“菜”,政府帮助他贷了3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如今,李延保的养殖规模已从最初的10只发展到32只,获利3万多元。李忠成点了建筑工的“菜”,扶贫干部帮他联系到省城一家建筑公司,经过培训上岗,现在月收入6000多元。
在开展扶贫工作中,固河镇注重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提升其自我“造血”能力。除了种植、养殖、务工等扶贫“菜”,还推出了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企业带贫“菜单”项目。可以说,根据贫困户意愿,脱贫项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扶贫扶到关键处、帮到点子上,目前,固河镇基本实现村村有脱贫项目、户户有增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