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帮扶干部为帮俺家脱贫没少费心思,为俺申请了公益岗位,让俺在村里打扫卫生,每个月有了固定收入。”9月3日,莘县东鲁街道刘马庄村贫困户刘合堂笑着说。
今年63岁的刘合堂曾是村里的民办教师,自己身体有残疾不说,老伴和儿子也都身患残疾。由于家里家外都离不开他,刘合堂不能外出务工,只能在家种地,收入微薄,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困难。2015年,刘合堂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虽然享受着低保、残疾补贴、民办教师补贴等政策,但刘合堂觉得脸上不光彩,总想力所能及地干点活。刘合堂找到街道帮扶干部张同国,希望张同国能帮他找个适合的工作。考虑到刘合堂的身体情况,张同国和街道扶贫办经过沟通,为他安排了村里公益岗的工作,让他实现了愿望,增加了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东鲁街道因地制宜开发村级公益岗位,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在公益岗的设置过程中,东鲁街道深入贫困群众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的就业需求,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公益性岗位,实现人适其岗、位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