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是一个个跳动的聊城文化符号。在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聊城展区,高唐麦秸画艺术、魏氏柳编、灵芝盆景等一个个文创产品“齐聚一堂”,在展现聊城丰富民间文化的同时,也让这些传统“老手艺”焕发崭新的活力。
“我们参加前几届的省文博会后,越来越多的人熟悉了麦秸画,这个平台真是太好了!”9月15日,高唐麦秸画非遗传承人李志海对记者说。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办,为体现山东作为“孔孟之乡”的文化底蕴,他专门为展会创作了麦秸人物画《孔子造像》。李志海参加了两届山东省文博会,通过这个平台将来自高唐的麦秸画艺术完美呈现在海内外友人面前,还与来自韩国的麦秸画手艺人进行了切磋交流。
麦秸画工艺源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已有千年历史,后经历代传承,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因其出色的工艺价值和表现技巧,文化部将它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此次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上,李志海在作品的题材上和表现形式上都进行了创新,《鱼跃龙门》《牡丹富贵图》《教子图》《鹏程万里雄鹰图》等作品将令人大开眼界。此次展会展示的作品装裱形式也和往年不一样,作品尺寸更全面,从38厘米到1米多不等,“去年求购小幅作品的人很多,今年我们特地多准备了一些。”李志海说。
魏氏柳编作为聊城展区的一个重要展示项目,将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魏氏柳编传承人魏福庆为了这次亮相,在非遗融合上玩起了“新花样”。此次聊城展区以运河文化为主线,魏福庆专门为展会创作了《京杭运河号》这件带有深厚地域特色的作品。他在这件作品的创作手法上下足了功夫,融合了聊城市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用柳编的手法制作出船体,用聊城东昌烙画葫芦的技艺来制作龙的眼睛,用绳编的手法来制作船体上的旗帜,精彩绝伦的作品让人不免赞叹。
《迎宾孔雀》也是魏福庆为参展特地准备的一幅作品。魏福庆告诉记者:“文旅博览会是一个大的文化盛宴,世界各地的人都会来到山东。因此,‘迎宾孔雀’这件作品的寓意就应时对景了。”他还把绳编的手法融合到了这件作品上,让孔雀嘴里叼着一幅字:“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充分展现出聊城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