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金九银十”好时节。聊城商家抓住一年一度的消费旺季,用尽浑身解数增加营收,其中,网络直播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7月份,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首次提出“新个体经济”这一全新概念,并提出“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等新举措。聊城商家在网络直播营销上有哪些新尝试、新突破、新模式,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直播电商产业园扎堆落户聊城
9月10日下午4时,位于高新区的聊城市直播电商产业园迎来一群年轻的创业者,他们是来自聊城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工作环境好、创业氛围浓”是创业者们对直播电商产业园的第一印象。
产业园的负责人肖长博,同样是来自聊城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创业者。今年7月,他从北京回到聊城,成立了蓝鲨影视(山东)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在线直播演艺事务资源提供方,拥有优质艺人、演员60余位,拥有500万以上粉丝的主播100余位。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成为网络主播,我们要做的就是扶上马、送一程。”在肖长博的策划下,高新区韩集镇一家农业合作社采取直播带货的方式,网上预约、销售西红柿,15多万公斤西红柿销售额达到120余万元,比批发增收20多万元。
8月13日,肖长博启动了“万名三农主播扶持计划”,打造“一村一网红,一镇一产业”品牌,已培训了200余位农业合作社、农村产业带头人。为进一步激发本土品牌活力,直播电商产业园专门举办了“万名大学生为家乡代言”活动,目前已与省内134所高校签约,共有5万余名大学生参与。
网络主播让企业“起死回生”
在传统销售渠道收窄的背景下,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年轻创业者瞄准了“网络直播带货”。
1988年出生的李栋,2006年开始创业,在通讯行业摸爬滚打了10年,2016年转行进入电商行业。如今,李栋已拥有淘宝店客户100家、拼多多店客户200多家,为30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2019年,李栋踏入陌生的直播电商行业,建设了自己的云仓储,目前拥有100多种单品,有相对完整的产品供应链,主要业务为抖音直播、快手直播和社区团购。
9月11日下午4时,李栋公司旗下的直播间陆续开播。主播“无臂小魏”正在熟练地介绍他主推的产品——红心蜜薯。李栋介绍:“小魏身有残疾,以前没有工作,也没有任何收入。进入公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小魏已经成为拥有13万粉丝的网红,8月份的销售额突破80万元。”原来寡言少语的小魏,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后,性格开朗了许多,对未来充满了自信。
李栋的策划和小魏的直播引起了一家农产品销售企业负责人万先生的注意,万先生邀请李栋和小魏到企业实地参观,并请他们帮助销售农产品。当时该企业由于销售渠道闭塞,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策划,李栋和小魏成功帮助该企业清空了积压的产品。万先生说:“真没想到,几个年轻人直播带货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帮我们渡过了难关。”新个体经济成长需要“保温箱”
经调查,记者发现,直播电商企业要做大做强,需要创意突出的策划文案、完整的产品供应链、优质的售后服务和一流的云仓物流。目前,很多电商企业属于“新个体经济”,处于初创阶段,经济实力较弱,抗风险水平低。
在冠县店子镇的灵芝产业园内,梁炜正在建设自己的电商直播间。他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想拥有一份自由的工作,网络直播销售就是很好的选择。”灵芝产业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已经帮助很多贫困家庭实现脱贫并过上了富裕生活,但灵芝深加工仍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梁炜认为,地方政府应该支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引导灵芝生产企业成立直播团队,开展网络直播带货活动。他非常支持“一村居一网红,一乡镇一特色”的做法,“直播带货这个职业需要更多的社会认同,主播不仅要拥有更多的粉丝,还要获得更多线下消费者的认可。”
聊城市劳动就业部门将大力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聊城市劳动就业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应大力推广新个体经济和零活的就业模式,以网络直播为例,只要愿意接受培训、敢于实践,贫困户和残疾人士也可以成为主播,由原来的就业“困难户”变成“工薪族”。
9月15日,聊城市劳动就业办公室主任宁吉木(左)到聊城市直播电商产业园直播间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