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莘县教育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9-17 10:43:05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0年高考,莘县本科上线3777人。该县用三个月时间,基本完成84个学校建设项目,为破解大班额争取了时间,赢得了主动。近年来,莘县把教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科学谋划,顶层设计,综合施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校长职级制改革获得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县管校聘工作正在筹备……今年4月,莘县教育和体育局新一届班子上任以来,莘县教育革故鼎新、攻坚克难、勇于进取,在不断改革创新中,突显特色,莘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蓄势待发,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聚焦基础设施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新时代赋予了教育前所未有的重任。唯有锐意改革、激励创新,才能让教育改革发展持续深入,才能朝人民满意的目标稳步迈进。近年来,莘县县委、县政府高位统筹,坚持把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建设幸福莘县的重要内容,将其始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县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美丽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完备的运动场馆……如今,在莘县,无论是县城中小学校还是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莘县虽然财力较为薄弱,但县委、县政府坚定信

  念,再穷不穷教育,再苦不苦孩子。在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基础上,该县积极筹措资金,优先安排教育投入:投资6.27亿元,建成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115个,消除了66人以上超大班额,提前完成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4月份以来,投入资金1.6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项目84个,新建115处学校宿舍、餐厅,对全县所有中小学进行维修改造,确保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2020-2022年,该县计划建设莘县一中新校一期、阳平路学校、北街学校、国棉学校二期、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基地;高标准筹建鲁西农业农民职业学院;实施特殊学校搬迁。2021年,该县规划建设电厂学校、高铁新城部分学校,完成43处农村中心小学餐厅宿舍和50处乡镇完全小学附设幼儿园的建设。

  同时,该县不断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进度。为吸引优秀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安心从教,该县计划完成408套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2021年完成300套,2022年完成108套,并配齐配全各种生活学习用品。建成后,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将得到有效改善。

  聚焦立德树人坚持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8年,毕业于莘县张鲁初中的吕玉生,参加了苏沃洛夫国际军事比武竞赛。作为第二车组驾驶员,他所在的车组斩获单车赛第一名、接力赛第一名,同时打破了该项比赛记录。吕玉生被组委会评为“最佳驾驶员”,被所属军区记一等功。

  吕玉生取得的成绩,正是莘县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通过推进“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联赛”)活动,举办全县中小学生、教师合唱大赛,中小学生书画大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促进学生艺体发展。该县开展中小学生“创新发明之星”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热情、创新能力的养成,创设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空间。

  莘县还充分发挥红色教育优势,定期开展红色教育研学,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祖国的繁荣昌盛是由无数先烈前赴后继、英勇牺牲得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该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职能,为下岗再就业、岗前培训、在岗人员提供知识更新服务,每年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次,有力推动了莘县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该县职教中心新设3D打印、无人机、高铁、新能源汽车等社会急需专业,并与临沂大学联办“3+4”本科贯通培养,定向培养人才。

  该县深化课程改革,重视教研科研,构建先学后教、灵活开放的教学模式,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近年来,全县中小学毕业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中考、高考成绩始终位居全市前列,一大批学子步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

  聚焦教师待遇“真金白银”提升尊荣感

  落实生均50元的教师绩效工资增量,为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每月增加津贴100元,落实教师生均80元的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费……8月21日,全县教育工作大会上县委书记王峰承诺,将加大投入,提高教师职业尊荣感,增强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吸引教师安心从教。

  近年来,莘县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师工作待遇,增强教师从教的吸引力。今年6月底,该县教体局组织全县9000多名教师到优质医院体检,有效保障了教师的身体健康。莘县正将“花‘真金白银’,大力提高教师地位和荣誉感,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个目标,逐步转变为现实。

  据悉,莘县将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进度,配齐配全各种生活用品,让教师们工作舒心、生活温馨。“为教师配备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生活学习用品。”在全县教育工作大会上,王峰掷地有声、信心十足,“建设古城镇中心小学等12所学校408套农村教师周转房。2021年建设300套,2022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解决农村教师住宿问题。”

  莘县出台的《推进教育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优化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必须具备农村一线执教经历,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可根据任教年限,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

  “始终将教育投入作为全县财政的‘第一投入’,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王峰表示,要严格遵守“三个一”理念,上一个项目也要建学校,有一个编制也要留给教师,有一元钱也要花在孩子们身上,向全社会发出重视教育、大抓教育的鲜明导向和强烈信号,“崇文重教、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努力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倍受尊敬的职业。”

  聚焦教育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

  在城区任教的教师张彩杰今年来到燕店联校支教,目前,莘县有近200名城区学校教师和她一样分别到农村学校支教。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今年全县教育工作大会后,莘县积极推进了教师职称评聘改革。该县出台政策要求城区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必须有一年农村学校经历,有效促进城区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合理流动,实现了教师队伍均衡配置和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该县还积极探索镇(街)学区制改革。该县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探索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实现了学区内资源配置、师资调配、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学校招生、质量评价“六统一”,形成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新格局。

  “学区制有效统筹了九年一贯制招生,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对口入学。”新任柿子园学区主任王炎冰说,通过联合共建,实现了学区中小学教师资源共享,整体提升教师学科技能和专业素养。

  昂首步入新时代的莘县,处处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激情,书写了后发赶超、化育桃李的新时代璀璨篇章。“教育兴则莘县兴,教育强则莘县强。我们将加倍努力,负重拼搏,聚焦重点,谋划突破,推进莘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莘县教体局局长田丹信心满满地说。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