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能让一名学子失学!”谈到学校扶贫助学工作时,莘县魏庄镇中心初级中学校长王富山说。
在学校2018级新生报到时,魏庄中学工作人员发现有一名周姓学生没来报名。学校教师冯永民、周玉江经过走访发现,周同学是智力残疾者,不认识路,不具备随班就读的条件。于是,学校与村支书、家长共同协商,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解决了周同学无法上学的问题。
周同学的情况,是魏庄中学特殊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该校现有智力、听力、视力、言语、肢体残疾等特殊情况的学生6名,王富山告诉记者,由于这类学生情况各异、不在同一年级,学校又缺少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所以学校采取“送教上门”方式,让这些孩子也能接受教育。
加强领导 高度重视
特殊儿童是一个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需要被特殊照顾的群体,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既是他们应享有的权利,更是教育者的责任。
魏庄中学十分重视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对能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在师资配备上,学校挑选了业务能力精干、责任心强、有耐心的教师担任其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学校以“人性化教育、个别化辅导、活动中学习、合作化教学”的方式积极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及参加学校、班级活动的实践能力,确保特殊儿童与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
加强学习 深入探究
“学校的老师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特殊教育,所以,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非常重要。”王富山说,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先进教学模式和理念,并应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要求任课老师采取“近距离”的教学方式,经常与特殊儿童促膝交谈,用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与他们交流,让这些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与关怀,消除他们孤独、自卑的心理,使他们快速融入集体。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学校总结出“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特殊教育模式,在集体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在教学程序、课堂提问以及练习过程中,对特殊儿童给予适当的照顾;在教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从实际情况出发,分层教学,循序渐进。
加强沟通 形成合力
“学校和班级教师经常与特殊儿童的家长沟通交流,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帮助。”王富山介绍,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特殊儿童家长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其子女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基本的教育方法,引导他们对子女做好家庭教育,确保随班就读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学校经常性地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建立“一人一案”工作台账,通过上课、做游戏、谈话等方式对特殊儿童张同学、周同学、潘同学进行学业辅导、心理帮扶。
近年来,魏庄中学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