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华,快来扶我一下。”每天下午4点左右,在聊城城区花园路建行家属院内总会听到修荣和老人呼唤老伴的声音。附近邻居一听便知,修大爷又出来遛弯了。
修荣和老人今年70岁,上世纪90年代搬进建行家属院,考虑到随着年龄增大出行不便,老人当时特地买了第2层。然而,一次突发脑血栓致使修荣和下楼遛弯变得异常艰难,他每次上下楼都需要牢牢抓住楼梯扶手。在楼梯上,老人尚且还能依靠扶手自主行动,但到了一楼,最大的问题出现了。原来,下来一楼楼梯后,距离单元门口还有一段距离,而这段距离没有可以依靠的扶手。为此,修荣和老人每次都要喊来老伴,帮他完成这最后几步,而这一喊就是20年。
市委编办“民情书记”服务队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此事,将其列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重要事项。服务队队员对现场进行了实地测量,根据老人的习惯,迅速制作了扶手效果图,材质选取了方管不锈钢,长度确定为1米。在征得单元其他业主同意之后,服务队联系装修公司,按照“耐用结实、少占空间”的原则,完成了扶手的制作,并于次日安装成功。
握着这1米长的扶手,修荣和老人喜笑颜开,在他看来,走出楼房终于有了“依靠”,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20年的“老大难”竟在短短的两天内就得到了解决。
走访结束后,市委编办“民情书记”服务队专门就该事进行了总结。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队员们为民办实事的信念和决心更加坚定,一名队员在《民情日记》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件小事,如果积年累月,就会变成困扰群众的大事;最后一米,如果及时解决,就能迅速拉近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